曾经有个热门回答,说是中国的牛奶为什么又贵又难喝?
我在这个高赞回答中重点说了中国牛奶为什么难喝的问题,说是因为他们没有喝过云南新疆贵州天津广西等地方好喝的牛奶,只喝过不好喝的大路货,以偏概全说中国牛奶不好喝。
在这个回答,我将重点阐述了中国的牛奶那么贵有哪些原因?为什么中国的牛奶比发达国家的牛奶都要贵?分析中国牛奶的成本构成有哪些?
给大家一个清晰全面的思路,知道中国牛奶卖得那么贵的原因?探讨一下中国的乳业如何走?如何降低我们乳业成本?
也希望大家不要随便说某爱国企业牛奶加了水,人家只是不大好喝而已,不是品质的问题,人家供郁躁的家邦的牛奶可好喝呢,味道绝对比内地的好喝多了。
单位成本:
中国有喝牛奶的习惯也就20,30年的时间,加上不少中国人还有乳糖不耐受,一喝牛奶就会拉肚子,加上牛奶没有西方国家那样比水还便宜,正因如此,直到现在仍旧有大量的中国人没有养成每天喝牛奶的习惯。
所以看到我那个高赞回答中推荐的中国最好喝的牛奶,他们就没有口福了,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每一个人每天都会喝几百毫升的牛奶,中国人均消费牛奶量跟西方国家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量越大,单位成本就越低,他们这个成本就远远比中国低,我们中国在单位成本上就比西方发达国家要高。
当然,有人说最近几年个牛奶人数上升,我们快要跟欧洲人差不多了,但是这个成本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原因,还有更多原因。
生产成本:
1,草料成本
中国优质的牧草只有在新疆,云南和内蒙古等地区存在,即使在这些地方优质牧草的种类也不算多,在国内其他地方因为气候的问题,人多地少山地多的矛盾,没有大型牧场,只有农地,没有像国外大量优质的牧草,本土牧草质量低下,一些大型乳企所用苜蓿中的进口苜蓿比例高达90%,而西方国家,本来就是畜牧强国,有很多国家本来就处于黄金奶源带附近,用自己的牧草,不用进口,草料成本就非常低。
2,设备成本
中国乳业的奶牛养殖设备,挤奶设备,检测设备,包装设备大部分都依赖进口,价格低廉的中国的牛奶配套设备因为技术比不上西方国家,市场占有率非常低,而进口设备还要缴纳一定的进口税,也要占据一定的成本。
3,奶源成本
我国生鲜乳价格已经由2019年的2.25元/公斤快速上涨至今年的4块多,翻了将近2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左右,根源就是养殖技术太落后了。
中国奶牛养殖集约化水平和效率低下,也抬高了一杯奶的成本,三聚氰胺事故的源头就是因为很多乳业巨头的奶源不够,需要向小型的牛奶场收购奶源,但要求是蛋白质含量要过关,所以一些私人奶农就违规向牛奶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以骗过蛋白质含量的检测,优质奶源的不足,所以现在中国一些乳业巨头还要从外国进口奶源或者奶粉。
4,奶牛成本
牛奶好不好喝,很大程度上奶牛是最关键的因素。中国因为本身不是畜牧业大国,只有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才是传统的畜牧区,中国的奶牛品种大部分也是进口的,用的是荷兰的荷斯坦奶牛,不是崇洋***,而是因为这种经过上百年人工选择出来荷斯坦奶牛是全世界产奶量最高的奶牛品种,同时口感也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我们的乳业公司用的都是进口的纯种荷斯坦奶牛或者和中国奶农杂交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口感也会有高有低的区别。
全世界口感最佳的是娟姗奶牛,但是因为产奶量远不如荷斯坦奶牛,所以娟姗奶牛的奶源只供给高端牛奶,中国并没有大规模饲养,在广州有个娟姗奶牛研究所,我最近有幸慕名到那里喝了纯正的姗奶牛奶,浓滑香醇,那种浓香真的在你的口腔爆炸似的,可以说以前喝过的日本牛奶,国内好喝的新疆云南的牛奶都没有这个牛奶好喝,想网购?没门,保质期只有3天,你只能到图片中说到的这个地址去购买,人家只是作研究之用,超市也买不到。实在是非常好喝。
所以要得到最佳口感的奶源,就需要进口纯种的荷斯坦奶牛和娟姗奶牛,又是一项成本,谁叫人家公的不让进口。
如果你们喝到奶味比较淡的牛奶,不会是进口纯种的荷斯坦奶牛和娟姗奶牛,你们有可能喝到的是三河牛,新疆褐牛,草原红牛或者与中国牛杂交出来的荷斯坦奶牛品种,牛奶的味道才会比较淡。这些奶牛品种购买成本,饲养成本会比较低。
包装成本:
利乐包装是指采用瑞典利乐公司的全无菌生产线生产的复合纸质包装。是为液态食品(如牛奶、果汁)提供整套包装系统的大型供应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利乐开始为液态牛奶提供包装。自此以后,它就成为世界上牛奶、果汁、饮料和许多其它产品包装系统的大型供货商之一。
利乐无菌包装是由纸、聚乙烯塑料和铝箔复合而成,可有效隔绝光线、氧气及外界的污染,从而保证包装内容物无需冷藏和防腐剂即可拥有较长货架期。既解决了长途运输对产品保质期的挑战,又避免了食品的浪费。同时,由于生产、运输、零售、存储、消费的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冷藏车、冷藏销售柜、冰箱等冷链设备,自然有利于节能减排,无论对保护社会的大环境,还是减少个人生活的“碳足迹”,都具有积极意义。
利乐作为乳业包装公司的王者,其垄断政策也攫取了巨额利润,但利乐公司不仅提供包装材料,还提供配套的设备和技术,设备一旦采购,也就轻易不会更换了,而且在超低坏包率,抗菌能力上,专利垄断,无人能敌,所以大部分的乳业企业苦利乐包装久已,但不会轻易更换利乐包装,所以在包装成本之上,除非中国出现一家性价比比利乐公司还高的公司,不然包装成本一时半会很难降得下来。
可以说,正是因为利乐无菌包装的存在,可适用于巴氏灭菌和UHT瞬时高温灭菌,我们才能喝到来自大洋彼岸,新疆,云南等地好喝的牛奶,保质期长达半年,不用担心添加任何防腐剂。
我翻阅了乳业行业的资料和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答主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副主任@Rule的透露,我们能得知,一个利乐包装的成本占据整个牛奶售价的25%-30%之间,就是说3块钱的牛奶,包装成本将近1块钱,非常惊人。
而且,我翻阅资料还发现,利乐包装供给西方国家乳业巨头的价格远远比中国的乳业巨头低,更别说没有规模优势的地方牛奶品牌了,没有了规模优势,小品牌包装成本可能更高,西方国家几毛钱的包装成本到了中国就得接近1块钱。
在包装成本上,我们对比西方乳业巨头就完全没有了优势。
税收成本
1,在西方国家,对大型牧场是有巨额补贴的,还有税收减免,如果我们国家执行西方国家一样的补贴政策和税收减免政策,我们牛奶价格能便宜三分之一。
在中国,只有新疆地方政府对新疆的牛奶有补贴政策,所以新疆的牛奶非常便宜,便宜到我们几十块买的牛奶,人家十几块就能买到。你看看人家的补贴,动辄就几十亿人民币的补贴,你说人家的牛奶能不便宜吗?
有人就说我们可以学西方对牛奶进行补贴,但是按照中国国情来说,是不可能的,也是对不喝牛奶的一种不公平,因为不是所有中国人喝牛奶。
按照中国牛奶的销量,中国喝牛奶的人口大概几千万,对牛奶进行补贴就相当于14亿人口补贴1亿不到的人口喝牛奶。
有了这么大的补贴,加上海运单位成本非常低,一个集装箱就可以进口几千箱进口牛奶,国家对国产牛奶的保护措施也没那么大,进口税比起汽车进口税要便宜得多,所以进口牛奶才那么便宜。
2,***税,以前大家都认为那些打上***标签的要缴纳什么***税,每份商品需要收1.5‰ ,的“***税”,所有很多都说我们不喝***食品的普通人为什么要交这种***税?这种***牛奶我们不喝了,诸如此类的言论。
其实这种谣言在微博传播一下就可以了,在知乎还是要用事实说话。我们直接看***认证标准原文件《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中国***协会收取***食品认证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说到,中国***协会在对销往***国家的畜禽肉类食品进行监督检查后,向符合规定的食品出具***食品证书时收取认证费,收费标准为每份证书100—350元。具体收费标准,可在规定的收费幅度内按货值总金额的1.5‰ 计收,收费额低于100元的按每份证书100元收取;收费额高于350元的按每份证书350元收取,高出部分不再收取。
所以每个乳业企业只要交最高350元的“***税”就可以了,是一次性费用,高于350的部分就不再收取,而不是谣言说的每箱牛奶都要千分之五的“***税”,这种谣言就不要再传播了,你以为乳业公司真的那么傻啊,如果真的每份都要收取这么多,他们不会***?
***食品标志只是因为我们牛奶大部分都是在西北部地区生产的,为了方便少数民族的同胞筛选食品,贴上这个标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这种不利于民族大团结的言论还是不要说了,以前我的牛奶回答就出现一些不和谐言论,如果我发现我辟谣之后还在我评论区有这种言论,不利于中国民族大团结的,伤害少数民族同胞感情的,拉黑举报!
检测成本
自从三聚氰胺等牛奶丑闻出现之后,国家要求各***业公司对牛奶加大检测频次,检测频次远远比西方国家的检测频次要高得多,“密不透风”的检测大大提升了企业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但是也加大了中国成本的负担。
流通成本
我们流通成本对乳业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巨大负担,出厂价100块的牛奶,到了批发商批发价就是130块,到了终端零售环节,要进大型零售就有节庆费、店庆费、修缮费、广告费、进货返利、新店开业赞助费、配送费、合同续签费等十几种费用,甚至超市工作人员的胸牌费、服装费也要供货商买单,最终的零售价格就要去到218元,提价幅度67%,流通环节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已经上升至40%至50%。
营销成本
不同于西方上百年早就家户喻晓的乳业品牌,中国的乳业公司的历史只有几十年,还不能完全深入民心,就只能不断在电视,网络和报纸上做各种广告,还要请各种大明星代言,这部分的营销成本也不低,约占整个成本的10%到15%。
综上所述,我们中国牛奶之所以卖得那么贵,不是我们的乳业公司获得了超额利润,而是饲草成本,用地成本,人工成本,奶源成本,奶牛成本,包装成本,营销成本,流通环境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奶牛养殖集约化水平和效率低下,才会导致中国牛奶那么贵。
来源:知乎
本文来自老婆宝宝投稿,不代表66行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x2.com/7/7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