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自我介绍、与他人第一次见面,或是跟曾经不太熟的老同学再度重逢时。
据说,为了快速拉近和对方的距离,有个百试不爽的小技巧——
那就是开口说一下自己是 E 人还是 I 人。
比如我们前两天刚入职的这位同事。
为了避免误会,先给岁数大的差友们解释一波,这个 E 人、I 人是啥意思。
首先,这是 MBTI 16 型人格测试( 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 )中的两类测试结果。
而测试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回答 100 多道心理向题目,最终确定自己的人格偏好。 在目前,MBTI 也是所有人格测试中,相对来说最大众化、综合接受度最高的。
其中的 E,代表了 Extraversion,I 代表了 Introversion。
如果你不太懂这些,那就简单理解成 E 人通常比较外向,而 I 人通常是那种内向、社恐的性格,也行。
测试尝试分配四个类别:内向( Introversion )或外向( Extroversion )、实感( Sensing )或直觉( Intuition )、思考( Thinking )或情感( Feeling )、判断( Judging )或感知( Perceiving )。取各类别的首字母来组成测试结果之类别名称,如 “INFJ” 或 “ENFP” 。
***
但要是你从来没测过,甚至没听过 MBTI,那可能跟年轻人群体多少有点脱节了。
毕竟现在甭管是各路社交媒体,还是朋友圈里,到处都有 ENTP、INTJ 这种字母组合出现。
前阵子,我们一位同事,就因为随便发了条相关朋友圈,便炸出了十几年从未联系的小学同学,那位同学还表示,虽然逃过了星座,却没能逃得过 MBTI。
网友对这个话题也足够感同身受,甚至不久前一条谐音梗微博,就因为玩了 MBTI 的梗,还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而得益于大数据推送,你只要刷到一条,就可能收到越来越多的 MBTI 帖子。
远在韩国,MBTI 更是早已成为了现象级的存在。大街小巷里,遍布着相关元素。
总之,作为一个新时代话题,MBTI 就火得挺离谱的。
图片来源微博:过度表演鉴赏——
韩国人就差把 MBTI 写身份证上了
韩国男团 MBTI 主打歌
其实 MBTI 人格测试,几乎每年都会火一次。
去年我们曾写过,前年也写过,但今年,MBTI 似乎已经彻底成了一种在“ 流行文化层面 ”上,取代星座的存在,傲视群雄。
不仅在互联网上人尽皆知,甚至开始渗透进大伙的日常生活里。
比如出去相亲,都不再是提前复习一遍水相、土相星座的适配关系,而是直接试探一下对方是哪种人格。
不知道哪种性格和自己相配也没关系,网上一找一大堆。
平日里的种种行为,都会从社牛、社恐,被重新总结成 E 人行为,I 人行为。
在初级 MBTI 爱好者看来,E 人敢于表达,人生字典里就没有“ 尴尬 ”这俩字。
而 I 人,则是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与人接触、怕麻烦的性格代表。
不过,只要稍微多了解 MBTI 一些,就会知道这里面一共有 16 个人格属性,每种都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即便这些字母组合看起来比 12 个星座还要复杂难记,但懂了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后,其实就能快速推断出性格类型了。
那些关于 E 人和 I 人的梗图,也潜移默化地帮大伙加深了对某个群体的印象。
当然,还有一些不成文的总结规律,比如:
J 型人格都比较会做饭;
NT 性格的人理科能力强;
又或是 ISFP 人里游戏宅很多,等等等等。
反正你要是肯刷社交媒体,无论有心还是无意,肯定能时不时 Get 新知识。
现在回过头来看,MBTI 之所以能在 2023 翻红,其实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各类梗图的爆发。
因为有很多人,本来是一点也不信这玩意的,感觉 MBTI 就跟闹着玩一样。
可一看相关梗图时,还是忍不住大呼一声:***,这不就是我么!
他们里的大部分人,甚至都没测过 MBTI,但已经能从各类梗图中得知自己的人格。
从某种程度来说,看梗图分析人格,可能还比测试的结果更准。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里,还没有什么不妥,连世超这个对 MBTI 不感冒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但一件事火了,难免出现魔怔人。
比如,有人不喜欢心理学测试,只是喜欢 MBTI 人设。
喜欢哪个性格,自己要是没测到,就会多测几遍往上硬靠。
这种偏 饭圈化的想法,还催生了 MBTI 虚拟主播这种新门路。
说白了就是什么东西一旦火了,就总有人想从中搞点米恰恰。
如果说以上行径,还算不上魔怔,那下面这种可就有点邪乎了。
比如,某些人会给每种人格加上刻板印象,***对立。
这种刻板还会和其他领域的刻板印象相结合,突出一个抽象。
甚至,还有人会给 16 种性格划分三六九等。
这类人认为自己的人格比泰森都牛逼,其他性格皆是凡夫俗子。
尤其在 INTP 贴吧,简介里直接自称神的孩子。
虽然大多数人都是在开玩笑,但耐不住真有人信。
感觉这帮人只是在微信小程序做了个测试,彷佛就实现了阶级跃迁一样。
很难不怀疑他们是来反串的
除了这种魔怔人以外,还有更超前的。
那就是,他们已经从不同人格之间互相***,演变成了同一种人格间的对立。
因为现在每种人格里,根据成分浓度不同,还会分为“ 高阶、中阶、低阶 ”。。。 而高阶的,自然可以鄙视低阶的。
反正,由于这些魔怔人的加入,让 MBTI 这个测试,越发魔幻了。
这部分极端的人,都期待自己是天选之子,但又不想努力,而 MBTI 给了他们十六分之一几率陷入天才的幻觉,或是一个失败和甩锅的借口。
看上去,这类人不屑于跟星座、塔罗牌这种玄学为伍,毕竟 MBTI 有科学论据作为支撑。
但事实表现,却又和狂热的星座粉没什么区别,常常陷入自我感动。
其实在世超看来,只要不魔怔,MBTI 本就是个不错的社交工具。
不说科学与否,只因为它的出现和火爆,精准狙击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毕竟在当下这个纷乱复杂的网络社会中,大家的爱好已经被细分成了头发丝。
爱打游戏的分手游、主机;爱看小说的也分科幻和耽美;更别提听歌了,别人的歌单通常都是垃圾桶。
所以,对于有频繁社交需求的年轻人来说,如今若是还用爱好当话题,未免有点 old school,想找个共同爱好也费大劲。
但 MBTI 不同,它看似复杂,却又比星座和生辰八字直观得多,能迅速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互相获得认同感,既没有社交负担,又省脑子。
你说年轻人群体里,还有比它更有效的社交手段么? 世超反正一时半会想不出来。
尤其是在相亲这种急需话题的场合,MBTI 也算是个聊天小窍门。
对方恰好也感兴趣时,那你们可以顺水推舟多聊点;
而如果对方觉得这玩意扯淡,那你也大可一起吐槽,总比俩人干瞪眼强。
往大了说,MBTI 方便了当代所有年轻人的社交。
往小了说,性格测试这种东西,也确实让一些人能重新认识自己,勇敢面对生活。
已经有太多 I 人,开始时苦于自己的封闭,而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终学会了打开心扉。
总之, MBTI 已经是一种圈子足够大的亚文化。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每天测来测去的没意义。
但当你偶尔要用到它的时候,说不定就会发现,这玩意真好用。
毕竟,社交通常都是人们互相寻找认同的过程,可 MBTI 能帮你省掉那些繁文缛节,直接进入正题。
当然了,前提是别把这玩意当做人生信条,认为它坚定不可动摇。
而抛开背后的理论和学术研究,世超觉得,人们总需要这么个类似的东西存在。
从五行八字到属相,再到星座塔罗占卜,有多少人真玩懂了? 又为啥有这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呢?
说白了,我们只是想找一个懂自己的人,罢了。
来源:差评
本文来自唯一的信仰投稿,不代表66行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x2.com/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