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刘勃:猴王保唐僧:为什么说忠于原著不是最重要的
唐僧出发后,最初的遭遇,大概是这么几件事。
第一件事,唐僧离开长安到了河州卫,这里用了明代的地名,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临夏。唐僧在这里遇到了三个妖怪,一个老虎精,一个牛精,一个熊精。唐僧的随从都被妖怪吃了,自己则被太白金星救了。这会唐僧还没徒弟,只能靠太白金星出来救场。
第二件事,唐僧到了小说中大唐的边界两界山,也就是***孙悟空的五行山。唐僧遇到了老虎,这次是没成精的老虎,幸好有个猎户刘伯钦,救了唐僧。
第三件事,唐僧听到了孙悟空的呼救声,于是揭掉了“唵、嘛、呢、叭、咪、吽”,这张如来五百年前的老帖子。
“唵、嘛、呢、叭、咪、吽”,是梵语莲花珠的译音,据说象征着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民间说法,则是“我那里把你哄”而已。
猴哥出来了,唐僧收他做大徒弟。
第四件事,猴子打死六个强盗,受不了老和尚的批评,离队到了龙宫,在龙王劝说下,又回到师父身边,结果被骗戴上了紧箍。
第五件事,到了蛇盘山鹰愁涧,小白龙吃了唐僧的白马,观音菩萨出面,收小白龙成为唐僧的坐骑。
这五件事,86版《西游记》拍了一集,《猴王保唐僧》。
电视剧的特点,第一是特别敢删。
主要删掉了哪些内容呢?
第一删宗教隐喻。
原著里不少细节是和宗教有关的,比如唐僧被猎户刘伯钦救了,回报是给人家念了一通经,于是刘伯钦去世的爸爸转世投了个好胎;还有孙悟空打死的六个强盗,上回说了象征着人六根不净的状态,是这么个六贼。电视剧全删了。
这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一个基调,不要多说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
第二删枝蔓情节
今天开头概括的原著讲的五件事,第一件是唐僧遇到虎、牛、熊三个妖怪,被太白金星搭救的事,电视剧直接删了。
原著写这个,也不是为了凑字数。因为它要解释一件事:唐僧这种身份,去西天取经一个随从不带,是不合情理的。历史上的唐僧是私自出关,倒是不妨一个人,《西游记》已经改成是唐太宗派唐僧去取经,就不能一个人上路了。但是小说又不需要这么多人物,所以就需要唐僧带几个随从,然后在唐僧遇到孙悟空之前,把这些随从全部搞死。所以就要辛苦这几个妖怪来把随从吃掉再辛苦太白金星把唐僧救了。
电视剧应该是考虑到,这段剧情,戏完全不在主人公身上,写了显得拖沓。至于删掉后会有点不合情理,大多数观众不会注意的,那就删吧。
第三删次要人物
其实删掉的角色还不少,我就举一个例子。
小白龙在鹰愁涧,但是鹰愁涧这篇水域,并不归他管,这里是有水神的。只不过小白龙作为西海三太子,这个出身,鹰愁涧水神这种神界的低阶小官吏,管不着他。
这个是《西游记》很重要的一个世界观:龙族在天下大大小小的水域,是有特权地位的,但是,龙族的年轻一辈子弟,并不能自动获得水神的地位,还是需要努力打拼的,只是打拼的时候,起跑线就比别人占优势而已。观音菩萨让小白龙做唐僧的坐骑,还特意叮嘱一句:“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你现在虽然是龙王三太子,但只是凡龙,平凡的龙,天宫办酒席,菜单里有龙肝凤髓,你还是可能变成食材的,好好干,以后就没这个风险了。
这个问题上,《封神演义》的世界观,和《西游记》差不多。哪吒打死巡海夜叉和东海三太子,老龙王特别愤怒,说的啥?我的夜叉是玉帝御笔亲点的夜叉,我的儿子是行云布雨的正神,他们都是有天庭认可的正式编制的,这能随便打死吗?
原著写鹰愁涧还有个水神,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就写出了古代龙族和水神的关系,其实也是豪门子弟和官场身份的关系问题。但是,人在阅读文字和观看电视的时候,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读书比较容易捕捉到字面下的内涵,看电视对一些弯弯绕的内容,通常就不大关注。所以也是删了干脆。
以上是说86版电视剧特别会删,接下来说电视剧还非常会改。
原著是第四件事打死六贼和第五件事收服小白龙,是两个情节都很简单的故事。
电视剧把两件事穿插到了一起,变成了:小白龙吃了唐僧的马;孙悟空打败小白龙后回来,遇到这伙强盗,打死强盗后被唐僧教训,生气去了龙宫;在龙宫,猴哥不但被龙王劝回来了,而且从龙王那里听说了小白龙的身世和过往。
这样一改,情节就有层次多了,而且非常自然,一点刻意掐合的痕迹都没有。这真是非常聪明的手笔。
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微调,主要是,把唐僧的猥琐值调低,而尽量多写师父和猴哥的情感互动。
原著里唐僧是怎么遇到孙悟空的:
那个猎户刘伯钦,送唐僧送到了两界山。走山路,刘伯钦如履平地,唐僧狼狈不堪。突然刘伯钦停下来对唐僧说:“长老,你自前进,我却告回。”你自己走吧,我不能送你了。
唐僧这个没用啊,滚鞍下马道:“千万敢劳太保再送一程!”刘伯钦说这已经到了大唐边界了,我不能随便出境啊,真是没法再送了。唐僧一听就哭了,“牵衣执袂,滴泪难分”
电视剧怎么拍的?刘伯钦对唐僧说,我不能再送了。唐僧表示感谢,说“壮士留步”。刘伯钦人不错,看着唐僧的背影,还有点不放心。唐僧回头说:“壮士,回去吧。”不要小看这两句台词,人物的格局就起来了。虽然没有什么法力,但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精气神出来了。
接下来,爬到山顶去把如来的帖子揭了,原著是唐僧和刘伯钦一起爬的,电视剧改成了唐僧一个人爬的。这个时候不要再多一个人物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了,就表现唐僧虽然动作笨拙,但是不怕危险,爬到最高处了。
孙悟空出来后,电视剧改了好多。我就说一个点:孙悟空打死了一只老虎,原著是孙悟空自己把虎皮剥下来,给改了条裙子穿上。电视剧是,灯光下,唐僧给孙悟空缝的虎皮裙,师父手中线,徒弟身上衣。孙悟空好奇,拽了一把,师父还把手指扎破了,可是唐僧说没事,继续缝。
有了这些情节,孙悟空一气之下离开唐僧,然后在龙王劝说下又回到唐僧身边,意味就不一样了。原著是龙王劝猴哥:“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猴哥回去就是为了前程。电视剧你会觉得前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猴哥对师父是感恩的,有感情的,抛下师父,他是真放心不下。
后面的情节,孙悟空打死六贼,唐僧说:“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这句怕被连累的台词,删了。改成只强调,我佛慈悲,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我就是要坚持这个道德原则。
唐僧的马被小白龙吃了,唐僧说:“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这个脓包型表现,也删了。改成唐僧就是想早一点上西天拜佛求经,所以表现得特别焦虑。
你想徐少华老师当年那个颜值,看起来很娇美柔弱的,可是柔弱之中真的是时时体现着大无畏勇猛精进的精神的。所以难怪猴哥心里放不下师父,对师父也真是有一种折服的。
电视剧里的唐僧和原著里的唐僧,都和历史上的玄奘法师是非常不一样,但却是两种不同的不一样。
原著里的唐僧给人什么感觉?古人有一种评点说的说得好:“只要能成正果,不妨以悟空而师凡僧,以玉龙而变白马。”只要能成正果,这老和尚再凡俗,也得忍啊。([清]张含章《通易西游正旨》)
电视剧里的唐僧则虽然与玄奘法师不同,却是另外一种高僧气象。
以上是电视剧的改,猴哥和师父的关系,比原著的情感含量高多了。
最后说电视剧的增,这部电视剧是真敢加。
只说一个最大的加戏:
原著只说:小白龙本来是西海太子,因为放火烧了殿上明珠,他爸就上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不孝,于是被***。
他为什么要烧殿上明珠?烧了就烧了,他爸为什么要告他忤逆,玉帝又为啥要判他***?都没有交待,大家都在故意把事情搞大的样子。
电视剧这里就给加戏了:小白龙新婚之夜,发现自己的新娘碧波潭公主和九头虫私通。西海龙子娶碧波潭公主,按说神界的门第说,应该是俯就,结果却发现我是一条小青龙,气得情绪失控,不小心烧了明珠。
这样,第一是把原著这里的空白给填上了;第二是和后面碧波潭的情节接上了,全剧整体感更强;第三是这段三角恋爱的剧情,富家公子爱小家碧玉,小家碧玉却爱上了野小子,后来小家碧玉回头想找富家公子,结果三个人谁也得不到谁的剧情,也很符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种骚动不安的氛围。
总结一下,忠于原著,真不是衡量一部电视剧的最高标准。86版电视敢删敢改敢加,是一种和原著有关但又不同的精彩。相比而言,后来有的西游电视剧,其实保留原著的成分,比86版多,但原著枝蔓琐碎的地方,看文字感觉不强烈,变成镜头语言就特别拖沓,它也不想着处理一下;原著含蓄隐晦的地方,看文字可以随时停下来琢磨下,看电视可不行,它也不发掘点明一下。那种拍法,我叫偷懒式忠于原著。
本文来自轻雾山林投稿,不代表66行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x2.com/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