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晚,阿里巴巴集团正式进入新时代。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发布全员信,宣布已按计划完成集团管理职务交接,由他接任集团董事会主席职务,吴泳铭(花名“东邪”,又被称为“吴妈”)出任集团CEO。这不意外,因为6月20日时任阿里董事会主席、集团CEO张勇(花名“逍遥子”)就已经宣布了这一权力交接。
意外的是,张勇也同时失去了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这一还没坐热的位置。
要知道,张勇接手阿里云CEO一职是在2022年12月29日,至今才8个多月。在今年6月20日的全员信中,张勇还表态将“专心全职做好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工作”。
短短几个月中变化陡生,张勇成为了阿里云任职时间最短的掌舵者,他目前仅保留了阿里合伙人的称号以及最新获颁的“功勋阿里人”荣誉,不再负责任何核心业务。
▲(右—张勇,左—蔡崇信)
而在张勇“一退再退”的几个月中,阿里集团也正经历着其发展历程中最为变动的一段时光。
3月28日,还在张勇领导下的阿里集团宣布推行最新组织架构“1+6+N”,即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
分拆的目的,是推动各大板块能够独立融资。阿里表示,除淘天集团之外,“其他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可以在具备条件下独立面向市场融资,甚至走向独立上市。”
最先拥抱变化的,正是阿里云。5月18日张勇发布全员信称:“计划在12个月内将云智能集团从阿里集团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而在7月21日公布的阿里集团2023财年年报中又提到,菜鸟与盒马都将寻求各自的独立上市,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将寻求独立对外融资。
随着推行大刀阔斧的分拆措施,阿里员工也不能再像此前一样,在不同业务集团之间自由“活水”与转岗。
这家中国最为庞大的商业体显示出了莫大的决心,要从顶层到终端的每一个神经末梢来改革自己。
而随着蔡崇信和吴泳铭对集团的全面接手,以及张勇的彻底卸任,阿里集团未来又将驶向何方?
01、逍遥子真的“逍遥”了
和所有商业大佬一样,接班问题也曾困扰着阿里商业帝国的缔造者。
正因如此,马云最初计划2005年“回去做老师”,但一拖再拖,直到2019年才最终卸任董事局主席一职。
在马云真正退休之前,关于谁能接班的传言和讨论不绝于耳。有人认为是草根出身、从2000年就开始追随马云的陆兆禧;有人认为是创办UC被阿里收购,又在阿里内部步步高升的俞永福;还有人认为是最年轻的阿里合伙人蒋凡……
在众多的人选之中,张勇并不是个人色彩最为浓厚的那个。他既不是陪伴阿里从0到1的骨灰级元老,也没有在创业大潮中草莽厮杀的经历。
甚至于张勇在加入阿里集团之前,都没有怎么离开过老家上海。1995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后被普华永道合并)工作;2005年,加入网络游戏公司盛大担任CFO——10年间,办公地点始终都在上海。
这种性格方面的差别也很容易为外人所感受到,阿里员工普遍认为,不同于马云的张扬高调,张勇更温和内敛。
然而“反差”的另一面是“互补”。马云看中的,或许正是张勇不同于自己的心思细腻、缜密周全。
2007年,张勇接受了淘宝网CFO的offer,奔赴杭州。而他也很快点亮了财务之外的技能树:接手B2C业务淘宝商城,也就是后来的天猫;策划全国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双十一”;参与阿里对苏宁、银泰、盒马、高鑫零售的投资决策……
可以说张勇参与和见证了阿里由一家零售电商公司转型为覆盖电商、金融、本地生活、文娱等多重领域的巨无霸的全过程。这验证了马云的眼光,也成为张勇最终接任一号位的前奏。2015年,张勇正式出任阿里集团CEO,又在2019年正式接班董事局主席。在此期间,阿里业绩持续增长。
但挑战也很快到来。
庞大商业体的另一面是臃肿低效——一个例子是正式就任一号位之后的多年中,张勇成了中国最勤奋的CEO,巅峰时要同时接受超过30个人的直接汇报,据称一天要几乎无休歇地工作十几个小时。
在多年的高歌猛进之后,阿里在2022财年增速放缓。而增长乏力和政策环境变化等因素,很快扰动了市场情绪,2022年10月份阿里股价一度触及了历史最低的60.25港元;刚刚过去的2023财年,阿里营收增速持续放缓。
外界逐渐开始意识到“接班人”张勇面前的难题,几乎就是早年间集团迅猛发展所带来的“B面”:该怎样摆脱旧有的跑马圈地模式,向高质量、精细化的业务模式转型?
推出“1+6+N”模式、推动不同业务分拆上市,是目前阿里推出的解决方案。
其中作为分拆上市第一选择的阿里云智能集团,无疑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消费互联网红利进入瓶颈,企业级市场的巨大机遇吸引了各大互联网巨头的注意力,而在IT技术领域的积累,让云计算市场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
在卸任阿里集团董事长和CEO职务后,宣称要all in 阿里云的张勇,本来是要带着阿里云独立上市的,但这一任务他没有机会完成了。
下一棒交到了吴泳铭手里,但吴泳铭接下阿里云或许仅是过渡性安排。由于吴泳铭已有集团CEO等职务在身,考虑到监管机构对“人员独立性”的要求,未来阿里云掌舵者的人员安排或许仍将变动。
阿里9月11日公布的公告中写道:将继续执行之前宣布的计划,对阿里云智能集团进行分拆,并另行为其委任管理团队。
02、曾跟马云同住宿舍的吴妈回来了
根据蔡崇信的***,张勇的下一站将是投资领域,“集团决定投资10亿美金支持逍遥子设立面向未来的科技基金,协助阿里对未来的科技布局打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而阿里云的继任者吴泳铭则是从投资领域回归到企业管理。作为早期加入的技术型人才、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十八罗汉”之一,吴泳铭早在2015年就一头扎进了投资领域。据澎湃新闻报道,在本次“回归”之前,吴泳铭处于长期休假状态。
一进一退之间,两位商业大佬正好擦身而过。
在花名文化盛行的阿里集团,吴泳铭给自己取的花名是“东邪”,但“吴妈”是一个被更多人记住的称呼,这也反映出了吴泳铭在阿里的角色——务实、可信、功勋卓著。
早在1997年的“前阿里时代”,刚刚大学毕业一年的吴泳铭就开始追随马云赴京创业。而据《商业人物》的采访,这段时间马云、吴泳铭等人都“蜗居”在北京的宿舍中。像很多大学男生宿舍一样,每个宿舍有个“妈”,吴泳铭最初正是在此获得了“吴妈”的称号。
1999年马云在杭州创办阿里巴巴时,吴泳铭也成为了加入其中的第一个程序员,写下第一行代码。
在移动互联网的多个风口来临时,吴泳铭都曾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公开资料,吴泳铭曾一手组建了阿里生态的现金奶牛、广告营销平台“阿里妈妈”。据艾瑞咨询调研,2008年阿里妈妈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网站广告联盟。这也成为“吴妈”称号的另一个来源。
此外,吴泳铭还曾担任支付宝技术总监、中国雅虎P4P(按效果付费)产品及技术总监、一淘网总裁、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阿里健康董事会主席等职务。
在转身走向投资领域后,吴泳铭同样展现出了精准的眼光。
2015年,吴泳铭与曾在投资机构启明创投工作的王琦,合伙成立了元璟资本。后者定位为一家“产业+投资”基因的投资机构,投资领域涵盖硬核科技、工业智造、产业数智化、医疗科技、跨境出海等领域,具有鲜明的科技创投特点。
而在自己的投资生涯中,吴泳铭身上的“阿里色彩”也并未消散:
元璟资本总部同样坐落于杭州,距离阿里总部不到5公里;而作为VC的吴泳铭也格外偏好阿里集团出身的创业者。
具体而言,元璟资本参投的企业中,智能物联网企业“涂鸦智能”创始人王学集(阿里云首任总经理)、智能中台企业“来未来”创始人墙辉(花名“玄难”,原阿里副总裁)、生鲜电商企业“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阿里巴巴早期员工)均是吴泳铭在阿里集团的老熟人、老部下。
AR(虚拟现实)企业Rokid创始人Misa同样出身阿里,并从元璟资本拿到了自己的第一笔融资。据当地媒体杭州网报道,元璟资本不仅提供了资金,还将“西溪湿地最美的一栋办公楼”让给Rokid作为总部。
由此可见,吴泳铭和元璟资本对于参投企业的支持十分“全方位”。
除了上述企业,元璟资本的投资项目中不乏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智能语言语音企业“思必驰”、机器人企业“傅利叶智能”等知名企业,证明了吴泳铭的投资眼光。
而现阶段,不论是吴泳铭在阿里集团中的持久影响力,还是其在投融资领域积累的能力,都是阿里云最为需要的领导人特质。
03、阿里云面临“关键一战”
张勇曾说:“希望阿里云作为一家独立公司,能成长得跟今天的阿里巴巴集团一样大,甚至比它更大。”
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阿里云日益显现疲态,距离“比肩阿里集团”的梦想仍是道阻且长。
从2016财年起,阿里云开始单独计算营收。「市界」整理发现,早年间阿里云曾从2016财年第三季度至2017财年第四季度,连续6个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速超过100%。而从2018财年第一季度开始的随后的六年中,不仅辉煌不再,阿里云还一度陷入营收下滑的漩涡。(注:阿里巴巴采用跨日历年度制,其财年起止日期为当年3月31日至次年3月31日,并不是自然年)
整体来看,从2019财年开始,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已开始明显下滑;2020财年的营收增速更是出现了数十个百分点的下滑。
2023财年第四财季(2022年12月底至2023年3月底)业绩报告显示,阿里云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首次出现负增长。
而2024财年第一季度(2023年3月底至6月底),尽管阿里云营收同比增长了4%,达到了251.23亿元,仍未回升到2022财年第三季度的水平。
客观来说,增速放缓并非阿里云一家的难题。据多家机构调研,2021年开始,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开始下滑。IDC预测,2022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增速为37.2%,到2025年或下降到25.9%。
整个行业按下“刹车键”背后的一大原因,是曾经的云计算最大客户——互联网市场对云的需求开始减缓。
根据赛迪顾问《2020-2021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从行业结构分布来看,2020年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是云计算销售额占比最大的行业市场,但增速有所降低。一位在云计算行业从事服务管理工作的资深人士曾对「市界」分析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行业过往发展历程中,互联网客户对云资源的部署已经基本完成,而且互联网行业流量已经见顶,云计算业务的市场需求基本已经见顶。
当过往依靠互联网客户完成市场规模“滚雪球”的游戏规则不再奏效时,几家云大厂都开始琢磨新的出路,也开始审视过往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阿里云代表的云厂商们开始试图在政企市场(ToB、ToG)挖掘新增量;另一方面,则是试图变革以往净利率极低的集成总包模式,而是想要提升盈利质量。具体来说,专注在利率更高的软件服务和后续维护环节,而不再承担对云基础设施硬件的打包采购、集成出售等服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2年12月29日,时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宣布,将亲自兼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并直接分管钉钉。不过,政企市场中阿里云们将面对来自国资云的强力竞争,而在现阶段想要提升盈利能力也并不容易。
阿里云号称是国内首个实现盈利的云计算大厂,在2022、2023财年连续实现年度盈利,但其利润规模较小,分别为1.46亿元、14.22亿元。而进入2023年,AI大模型风潮迭起,又对云计算厂商们提出了极高的研发规模要求。想要维持盈利同时大举押注近些年来的最大科技风口,阿里云对分拆上市、独立融资的需求更加紧迫了。
在此前的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内部,云计算业务和钉钉是两个最重要的板块,2020年阿里云峰会上,时任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张建锋提出“云钉一体”战略,将阿里云和钉钉实行了“强绑定”,但在阿里巴巴启动“1+6+N”组织调整之后不久的8月中旬,据《科创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钉钉将不再由阿里云智能分管,而是由阿里集团直接管理。
8月22日的钉钉生态大会上,已离职阿里多日的钉钉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被请回钉钉,并发表开场演讲,他表示:“钉钉要做小,要回归初心。”这多少向外界坐实了钉钉要独立于阿里云、独立融资的讯息。
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向「市界」表示,相对于阿里云业务来说,钉钉业务体量较小,实现盈利更容易,因此更方便进行融资乃至最后的上市,而云业务因为涉及到数据安全等政策因素,融资和上市之路更为坎坷。把钉钉从阿里云智能中切割出来,对钉钉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阿里智能云集团失去钉钉之后,如何实现更好的业绩,并最终实现上市,任务就更艰巨了。
这样的关键时刻,请回懂技术、懂业务、懂投资的吴泳铭重新出山,对于阿里云而言并不意外。不过无论对谁而言,要解决阿里云面前的问题都堪称重任。
而把视线放宽到整个阿里集团来看,推行“分拆+独立上市融资”的规划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刚刚过去的9月初,市场传出了阿里计划搁置盒马港股IPO的消息。对此消息,盒马回应《上海证券报》时并未明确否认,而是表示“不予置评”。
如今的阿里,面前的难题不少。看起来,吴泳铭已经开始着手解决。
9月12日,吴泳铭以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身份发布全员信,宣布确立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驱动。这是吴泳铭9月10日上任后第一次全员沟通,明确了阿里面向未来的战略重点方向和行动指南。
在此基础上,阿里巴巴将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一是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二是AI驱动的科技业务,三是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不仅如此,阿里集团内部未来或将持续进行人事变动,吴泳铭***中写道:“我们坚决实行团队年轻化,4年内,要让85后、90后作为主力管理者刷新业务管理团队。”
来源:AI财经
本文来自琴冷弦涩投稿,不代表66行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x2.com/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