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蝙蝠侠》在国内卖得不如国外好?

作者 / 毒眸3 月第一周,《新蝙蝠侠》席卷全球银幕。《新蝙蝠侠》由罗伯特帕丁森出演蝙蝠侠,成为自 1989 年华纳兄弟首度映像化后,第 6 位诠释这一角色的演员。在马特里夫斯的掌控下,《新蝙蝠侠》将深入哥谭市阴暗的犯罪世界,讲述“义警侦探”追捕谜语人(保罗达诺饰)的故...

作者 / 毒眸

3 月第一周,《新蝙蝠侠》席卷全球银幕。《新蝙蝠侠》由罗伯特·帕丁森出演蝙蝠侠,成为自 1989 年华纳兄弟首度映像化后,第 6 位诠释这一角色的演员。在马特·里夫斯的掌控下,《新蝙蝠侠》将深入哥谭市阴暗的犯罪世界,讲述“义警侦探”追捕谜语人(保罗·达诺饰)的故事。

123

如业界所料,《新蝙蝠侠》在北美开画便突破 1 亿美元,续写超级英雄电影的不败神话,同时在 74 个国家和地区均加冕冠军,全球首周票房更达到 2.5 亿美元。截至 20 日,《新蝙蝠侠》已连续三周登顶榜首,成为今年首部本土超 3 亿美元的影片,助推北美年度大盘同比飙升接近 5 倍,为今年的院线复苏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映破亿引爆市场

从 1 日开始,《新蝙蝠侠》率先在北美 350 块 IMAX 银幕亮相,随后于周五扩大至北美 4417 家影院。这一公映规模高居影史第 13 名,位于《冰雪奇缘 2》(4440 家)和《超人总动员 2》(4410 家)之间。同时《新蝙蝠侠》也超过去年的《007:无暇赴死》(4407 家)和《蜘蛛侠:英雄无归》(4336 家),为近两年来的影片开画之最。

据华纳兄弟披露,《新蝙蝠侠》提前场共进账 2160 万美元,包括从周二开始的点映场收益。这一数字低于《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2770 万美元)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30*** 万美元),但高过《蝙蝠侠:黑暗骑士》(1850 万美元),不过后三部并未采用 IMAX 提前点映的策略。当然,与《蜘蛛侠:英雄无归》的 5 千万美元相比,《新蝙蝠侠》的零点场成绩尚难以比肩。

进入周五,《新蝙蝠侠》继续火力全开,单日便进账 5661 万美元,无悬念刷新《神秘海域》的年度纪录,助推大盘旋即飙升近 20 倍。随后两天《新蝙蝠侠》报收于 4326 万和 3414 万美元,周六日的环比跌幅分别为 24%和 21%,仅用时三天便突破 1 亿美元,成为今年首部票房破亿的影片。

据 IMDbPro 统计,《新蝙蝠侠》首周末共斩获 1.34 亿美元,单馆收益达到 3.03 万美元。去年 12 月《蜘蛛侠:英雄无归》曾以 2.6 亿美元刷爆纪录,此番《新蝙蝠侠》则接力在首映时破亿,彰显超级英雄题材的强大吸金力。在缺少强力对手的情况下,《新蝙蝠侠》在北美连续三周蝉联冠军,累计票房更突破 3 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华纳兄弟贯穿全年的院网同步实验终止后,此番《新蝙蝠侠》将回归院线独家窗口期,公映 45 天后才会在流媒体 HBO Max 上线。

从口碑来看,《新蝙蝠侠》的烂番茄新鲜度达到 85%,低于《蝙蝠侠:黑暗骑士》(94%)但与另两部诺兰作品相仿,且远高于《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29%)和院线版《正义联盟》(40%),当然扎克·施奈德重剪的《正义联盟》风评稍好(71%)。同时《新蝙蝠侠》也获得入场影迷的肯定,在 Cine***Score 上的得分达到 A-。从观众构成看,《新蝙蝠侠》的购票人群中男性占比达到 65%,而且 60%为 18 到 34 岁的年轻受众。

从首登大银幕至今,《蝙蝠侠》系列的全球总票房已超过 60 亿美元。进入新世纪,多版蝙蝠侠都在院线端掀起观影热潮。

2008 年,《蝙蝠侠:黑暗骑士》首周末报收于 1.58 亿美元,并长线续航至 5.33 亿美元。2012 年,《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曾以 1.61 亿美元开画,最终北美累积至 4.48 亿美元。2016 年,《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以 1.66 亿美元刷新系列纪录,但受口碑拖累止步于 3.3 亿美元。

事实上,在北美历史开画排行榜上,这三部影片恰好排在第 17 至 19 位,而《新蝙蝠侠》则暂居第 33 位。

在《新蝙蝠侠》之前,最近一次由本·阿弗莱克出演的蝙蝠侠并未获得成功,与克里斯托弗·诺兰和克里斯蒂安·贝尔合作时相距甚远。而在“DC 扩展宇宙”的范畴内,《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的成绩已属上乘,2017 年《正义联盟》首映时甚至只拿到 9384 万美元,为本·阿弗莱克版蝙蝠侠的银幕之旅划上句点。

2022 年的好莱坞大片在国内开局不利

上映第 7 天的《新蝙蝠侠》和上映第 11 天的《神秘海域》,目前票房都还没能突破 1 亿大关。

三月初,电影大盘单日票房屡屡跌破两千万关口,从业者翘首以盼这两部引进大片***,显然,期待又一次落空了。

当然,***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受***影响,全国营业影院数量开始断崖式下跌。据灯塔专业版统计,22 日的全国影院营业率仅 48%,全国超半数影院均已停摆。即便是影院没关门的地区,基于***的严峻形势,观众出门消费的意愿也必然大受影响。

但即便抛开***的这一谁都无能为力的客观因素,影片的表现或许也难称满意。这背后,其实只是引进片从***前就出现的整体下行趋势的又一次延续。对于国内观众来说,作为奇观的引进片是曾具备新鲜感和不可替代性的,但如今随着审美的变迁,引进片无法再如从前那般,给人们带来视听体验上的革命性进步或情绪上的抚慰,于是便只能随着市场的冷热而动,再难复现“***之作”。

***终会好转,但曾经作为市场主力的引进片,在***的考验过后,将走向何方?

失去半数影院的日子

这一轮***开始之前,电影市场已经冷淡很久了。在过度依赖春节档影片的长尾效应、几部中小体量的引进片也难称佳绩的情况下,3 月 9 日和 3 月 10 日均出现了单日票房跌破 2000 万的“至暗时刻”。

在当时,有从业者对毒眸表示,十分期待并看好《新蝙蝠侠》的表现。看好的理由很简单,《新蝙蝠侠》,作为世界知名的超级英雄 IP,单人电影已经暌违荧幕十年了,其在海外市场率先释放的口碑也很不错,至少在国内影迷群体中受到欢迎是顺理成章的。

然而,苦等到影片上映,***也同步降临了。从 3 月 13 日至 3 月 16 日的三天内,全国累计营业影院数锐减了 1885 家,占全国影院总数的 15.6%。到 3 月 18 日《新蝙蝠侠》上映时,全国营业影院数仅剩 60%了。如果简单粗暴地把每日关停影院损失的票房按比例补上去,那么《新蝙蝠侠》上映 5 天时的票房大约在 1.5 亿左右。

当然,这种假设的不严谨之处在于,停业地区中不乏上海、深圳、天津、江苏等一二线城市重要票仓。对于引进片来说,高线城市更加是核心受众所在地。两部影片的想看数据中,一二线城市占比均达到了 70%以上。因此,如果没有***影响,两部影片的最终票房或许还要再高于这个数值。

《新蝙蝠侠》想看数据

但即便如此,这个成绩也只能算中规中矩,距离“***”级别的爆款还有不小差距。造成这一结果,既有影片自身的原因,也有宏观环境上的变化。

从影片自身来说,有业内分析师表示,《新蝙蝠侠》的缺陷则颇为明显,3 个小时的观影时长、剧情上的理解门槛、非爆米花式的叙事手法,均让其无法突破影迷圈层,触达更广泛的下沉市场。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观众购票比例仅占 29.5%。

更宏观的层面,***影响的不仅仅是影院停工这一显性要素,即便在没有关停的地区,普通老百姓出门消费意愿降低的隐性因素也不可小觑。当然,这是所有第三产业共同面对的问题。但电影是作为出门娱乐、社交等一系列消费动作当中的一环,并非所有观众都是冲着电影本身去电影院的。

而电影在大众消费中的顺位,从***之后也在不断降低,今年春节档的观影人次相较于去年缩水了近 30%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春节这样近乎刚需的消费场景下,电影院已然难以提供足够的消费吸引力,遑论缺少节假日的冷档期。

三月,就是典型的冷档期之一。在电影消费越来越脱离大众消费的本质之后,非节假日时间能吸引到的观众数量会越来越少,大盘的冷热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而引进片,定档时间难以自主决策,如今在常规节假日档期看到引进片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见(时间线较长的暑期档除外)。

因此,往后的引进片,或许要长时间与冷盘共处。在大盘清冷的情况下,单片“***”的现象将越来越难出现,只有在大盘热起来的时候,优质的影片才能实现顺势而为。

奇观不再

实际上,在 2020 年***爆发之前,引进片的下滑就已经初见苗头。

2017 年 -2019 年,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引进片的数量分别为 5 部、4 部、2 部;票房过 10 亿影片中,引进片数量分别为 8 部、7 部、5 部。爆款引进片的数量和票房攫取能力都在逐年减少。

票房占比也在下滑。2017 年引进片在总票房中占比为 46.6%,而到了 2019 年下滑到了 37.9%。要知道,2017 年引进片数量为 95 部,2019 年有 112 部,也就是说,引进片在国内上映的总数是在增长的,但票房却没有达到与之匹配的提升。

***之后,这一趋势无疑又更加放大了。首先是引进片供给的锐减,2020 年和 2021 年引进片数量的总和都不及 2019 年,票房占比更是跌到了 20%上下——从“半壁江山”变成了“气氛组”,引进片到底经历了什么?

大众评论中常提起的引进片衰落原因,无非两个角度,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流变。

从生产端来看,主流商业引进片生产者好莱坞,在近几年表现出了过度的“IP 依赖症”,缺乏创新。尤其在***过后,好莱坞出于投资回报率的考量,将生产大量的 IP 续作作为核心策略,令全球市场的媒体和观众都大呼审美疲劳。

但需要区分的是,这一批评究竟是更多基于艺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的。从市场表现来看,好莱坞影片正在回温。近一个月以来,以《新蝙蝠侠》《神秘海域》领衔的北美市场票房,是去年同期的 6 倍有余。去年年底的《蜘蛛侠·英雄无归》在全球市场也累计获得了 18.84 亿票房,成为了全球影史票房第六。可见,尽管从艺术层面好莱坞电影或许难以再提供新的惊喜,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好莱坞大片的市场影响力仍在。

关键在于中国市场。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市场影响力并未回温。因此,在毒眸看来,更核心的变量还是消费端的中国观众。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电影审美尚未完全建立之时,大家感知电影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部影片带来的奇观,而引进片就是奇观的主要提供者。2000 年代,《哈利波特》《魔戒》《黑客帝国》等引进片,为当时的电影市场票房提供了不小的支撑;2010 年初,《阿凡达》的火热席卷全国,许多观众跨城买票看电影,这种前所未有的奇观带来了一种近乎于旅游景点的魅力,也在客观上加速了国内 3D 电影设备的普及,推动了电影产业下游的升级。

但如今,随着大众审美的变迁、00 后等新一代观众的成长,奇观不再是稀缺品。国产电影的奇观化制作水平也在大幅进步,引进片的定位退化至“奇观的补充者”。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毒眸,现在的中国观众,更喜欢看与自己现实生活有关的电影。它可能是历史、是爱情、是亲情,但共同点是都和自身经历、情感体验有关:“引进片在中国观众的眼中,始终是在讲一个他者的故事,这注定了它的吸引力不断下滑。”

与此同时,讲自己故事的国产影片,也在视听等技术上有着肉眼可见的进步。从《战狼 2》《红海行动》到《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到《长津湖》,每年票房排名前列的影片都是奇观类电影制作水平的突出代表。

而观众的审美变迁,在从业者看来,其实是逐渐成熟的体现,“现在的观众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很会辨别,不像以前,是个大片就要去看,现在会综合身边人的口碑等因素去分析到底值不值得看。”

成熟的观众也能帮助建立成熟的市场。从短期来看,这固然对于传统大片是一大冲击,但面向未来,不论对于电影创作者还是营销人员来说,都能更清晰地了解到观众想要什么,将适合某一类群体的影片针对性地推荐给对应人群,带来更稳定的市场预期。

当然,引进片仍在某些类型当中保持着竞争优势,对于这些类型有偏好的观众,也将持续地成为引进片票房的支持者。比如超级英雄主题的电影、《头号玩家》《失控玩家》等游戏主题的电影、《哥斯拉大战金刚》等怪兽主题的电影,这些都属于目前国产影片难以触达的奇观类型,能给国内观众提供差异化的观影体验。

只不过这些优胜类型获胜的前提,依然是大环境的形势能有所好转。

来源:知乎

本文来自蝶舞╰︶櫻婲落ペ投稿,不代表66行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x2.com/7/5687.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5-20
下一篇 05-20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