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这片土地上并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即使兜里多点粮票,出门能蹬个自行车的人,那点优势稍后几年也没了。但为什么短短四十年后,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可以这么大呢?
很大程度的原因是,人可以分成内在驱动大想赚钱的人,和随遇而安能过就行的人。近几年的福布斯版,学历知识结构和产业新兴程度影响越来越大,而在第一代富人的履历里,大多出身平平。如果说中国和美国有啥相同的话,那便是,都存在普通人通过一代奋斗打破阶层坚冰的可能。你很想杠很想杠,甩给你一瓶老干妈,你也只能回厨房找馒头片去了对不对?
穷则思变,是工商的思维。而士被教育“君子固穷”,至于大多数的农,能温饱,便不大折腾。这个传统,不是现在有,是以前就有,几千年就有。
扶贫攻坚搞了十年,成果很大。真正参与这个过程的人,都知道有多难。难不在于要下乡,难在于,最贫的那部分人,往往只想你扶,为了有人来扶,他可以选择一直贫。比如你给他羊羔子,养大了能卖钱,他不等养大,就搞没了。
从金融行为学上看,大多数人,他们的收入是被支出被动撬动的。
比如说,你生个建设银行,应该生出来一看,有小鸡鸡,那就去努力,给他存个老婆本对吧?但不是的,大多数人是在要交学费的前一个月,才开始折腾学费。九年义务教育不怎么花钱后,甚至连这个都不折腾。然后等到孩子晃荡到20多岁,晃荡在光棍堆里,老两口再不得已出去赚点钱,给孩子张罗婚事。看官会问,那熊孩子自己不管?他父母财商就那样,他能好到哪去?
某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说过,60%的人,在生命的最后28天里,花掉这辈子主要的积蓄。就连生死这种事,都是顶到脑门上来被动应对的,何况日常。基层医生也说,新农合覆盖基础体检,但没人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很多,综合起来就一句话:被不得不花的钱,逼着去赚钱。所谓的收入是被支出被动撬动的。
这句话相当刺耳,但是他是个事实:富人更爱赚钱,穷人更爱花钱。
收入-支出=储蓄。
人成为富人,首先体现在收入大于支出,收入小于等于支出,结局肯定是穷人。
你现在去看抖音,有两种视频很火,一种是成功学教育,打鸡血,这种账号后面都是一些个公司,一年流水十亿级别。另一种也很火,是教人怎么用劳动法打败雇主,怎么摸鱼拿到工资。
很搞笑的是,有一家同时做这两种内容的公司,得出结论是:受众一致。
手边的事情摸鱼,想着一夜暴富。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收入-支出=储蓄”,这个基本公式。他们的公式是“我=终有一日暴富”。
这种人,股市也很多,我在公众视线里炒股,快十年了,迎来送往已经第四茬了,说实话,一茬比一茬没耐性,一茬不如一茬。原因也很简单,整个国民经济体量上来后,增速下降,增速越下降时,人的赌性越大。金融行为学上也很清晰地说:越是被深套的人,越容易扩大风险偏好去赌一把(我都翻译成白话了)。
以上文字,都是为了让人认识到自己的劣根性。
只有认识到“越穷越做梦,越懒越好赌”的劣根性,才可能与之作斗争,自我修正。
那么怎么修正?
回到公式上来,收入-支出=储蓄
首先分析支出。
现在都是电子支付为主,要回溯一年账单,普通人也就一个小时的事。
把消费分为“基础消费、可选消费、***消费”。
一个普通人,买3-5元一斤的大米是基础消费,基础消费略微好点,没啥大问题。普通工薪,买泰国香米,偶尔买买,算可选消费。你可以买,你也可以不买,买不买都没啥大影响。但如果你某天看了一个广告,去买288元小分装的单季无公害大米,那就烧包了,***消费。
基础消费可以保障,略好点没事。可选消费等三天后再买,基本上会不买。***消费应该全砍掉。
这样,一般人的消费可以压缩10-20%。***消费多的,可以压缩30%。对应储蓄就增加了。
如果你压缩不下来怎么办?那你就应该去多赚。会赚会花,不是装逼的,赚多少花多少,没有就刷信用卡。而是你花出去三千,转头就能赚五千。你赚了五千奖励自己两千花,回头出去又会赚一万。把消费变成了对自己的激励,这才叫会赚会花。
储蓄率40%这个数,如果提出来,哀嚎声会一大片,哎哟这怎么做得到,不可能啊!回忆上面那个点,来了——穷人最不爱赚钱,他们只是想有钱花,对不对?刺耳不刺耳?
让他多赚多存蓄,跟要他命似的。
只有储蓄率足够高,才有投资的余地,才有第二曲线,让钱赚钱。
有了钱,投哪?
永远值得投的人是你自己。
比方说,你往自己身上投五千块,就可以得到一张驾照。对于现在人而言,驾照是检验基本行为能力的门槛。比方说,你出去和人共事,有那种在驾校混到校长请他吃饭劝退的,你真敢和他共事?
有那种说,啊,五千我有,驾照太难啊!想拿钱买的,那么去看看富裕阶层在干嘛,他们的马术高尔夫滑雪潜水登山帆船,哪一个是多花钱就可以躺在床上吹空调追剧完成的?他们学英语德语法语学中文,哪一个词汇是多给老师十元钱,就能立刻复刻到脑子里的?
一个人,不愿意在自己身上投入,原因很简单:对自己毫无期待,毫无信心。只有自己看自己看到泥里的人,才会放弃对自己的拯救。当然,另一方面,为了平衡自己的心理,还是敢期待自己某天暴富的,前面那个公式又来了“我=终有一日暴富”。
如果您已经过了第一阶段,现在每天都有进步一点点,过了又穷又懒的阶段,变成了有点余钱且不懒的人,那么恭喜,接下来你可以理财了。
不要相信保险公司会给你理财,永远别信。油条华拿了钱,去举牌万科。平安拿了钱,深套在华夏幸福。你拿你自己的钱,在3500点下,找找新兴行业的ETF,都比他们强。
不要相信,任何允诺收益的银行推销,郭主席说过的,那收益都是骗子。
如果是刚需,买一套租售比超过2%的地铁房是可以的,房子可能将来会跌,但你可能因为买了房子后,进入“有恒产者有恒心”的状态,不会再遇事就提桶跑路,能慢慢扎下根来。
财富在积累的过程中,不贬值就不错了。积累的目的是,当你某一天遇到一个好机遇时,你的口袋里能掏出一笔钱。
说服自己,放弃“我是为生活所迫去赚钱”的思维,是一切的开始。
说服自己,砍掉***消费和过多的可选消费,是自律的体现。
说服自己,能赚钱的时候,多赚点,早点开始赚,是积极的体现。
说服自己,余下钱时,逼自己从内在,从头脑打补丁升级,是上升的初始。
错别字不改了,也不杠,杠就是,这辈子你只是来实习的,下辈子直接转正全球首富。
来源:唐史主任司马迁 微信号:TQ301024
本文来自漫步雨夜投稿,不代表66行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x2.com/7/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