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谈一个词,和这个词背后折射的经济现象——City walk。
啥是city walk?就是在城市里溜达,街溜子。
有人犟嘴,说city walk不是遛弯,遛弯是无目的。
city walk是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索城市,由专业人士带领知了解城市文化。而且还有人查了百度百科做科普,说city walk可有历史渊源啦,起源自伦敦、君士坦丁堡、殷墟。历史老长了,比秦始皇还悠久。
懂了。
这就类似于后海坐三轮车呗,和三轮车司机唠嗑——您知道么?那是朝内81号,那个是诡八楼,都是好地方,里面坐坐?而且City walk比坐三轮还便宜。
·那这就是city ride的city boys,tell 你 some city subculture.
·city tour
简而言之,city walk的流行,就是因为好多人想优雅(装逼)但兜里没米了。
最寒碜的快餐化文旅,现在city walk主打一个0付费+知识+情调。
顶多出个40,买个组织者——人称city walk设计师,也是就是导游的嘴的辛苦费。
City walk的流行,让人看着唏嘘、心酸。一叶知秋,这个词也象征着中产阶级和预备役中产的消费触底,都不是降级了,触底啦,彻底拉了。
先名词解释一下啥叫中产和预备役中产。
中产大家都知道,就是都市白领,赚工资的。工资高点,没啥资产,更没有生产资料,但是消费和审美奔着有钱人走的那群人。
那啥叫预备役中产呢?这个概念出自五六年前吧。就是一群带学生或者刚工作的青年,觉得自己会混成中产的。这类人虽然经济上还没成中产,但是心态和消费习惯上已经到位了。带有一定的幻想程度,所以预备役中产的人数,要大大高于真正中产。
能让预备役中产产生的核心,是对未来预期的美好幻想。对于经济永远上行的幻想——自己总有一天会美美在梧桐区、三里屯谈笑风生,恰咖啡、恰米其林的。
这种幻想心态,在2015年左右,被创投圈捕捉。所以他们当时大肆扇乎一个概念——消费升级。资本当时预测,中产和预备役中产会大量增加。他们的消费欲望会越来越大,当时各种消费升级的项目一拥而上,有很多奇葩项目,现在都死了。
在消费升级年代,当时流传的是啥文旅概念呢?是学习梁朝伟的国际人生活,上午在郁躁的家邦,买张票。下午伦敦喂鸽子,太松弛啦。
也是各种出境游,结婚去巴厘岛、富士山、马尔代夫度假。一年不出趟国玩一圈简直不活了。
这架势特别像泡沫经济破灭之前的日本,当时昭和末年日本小职员都过的是国际精英的生活。一年去一趟欧洲、夏威夷,买lv、香奈儿跟买优衣库一样,然后信用卡刷爆炸。
现在你去东京的二奢店,还会看到当年的历史遗物。
等到这几年,下行时代了。中产和预备役的米实在不多了,不能再那么狂了。***这几年开始流行露营、骑自行车、飞盘……明显便宜了,勒紧裤腰带了,消费降级了。
等到City walk出来,就说明彻底没米了。以前起码都是炫车炫衣服炫旅游的,现在降级到了轧马路阶段,直接触底了。
越来越降级,越来越不花钱了,中产和预备役中产也越来越不值钱了,但表面还倔强硬挺着光鲜亮丽。犟嘴啊!
于是,中产和预备役中产,选择用人造词来掩饰自己的虚弱和贫瘠。
这些词一翻译,就现了原型。
citywalk:就是没钱了,没法出境游住五星酒店了,我溜达。
gap day:翘班摆烂,也没钱gap year。
这不孔乙己么,茴香豆的四种写法。
中产不掌握生产资料,没有优质财产,在经济上几乎没有防御能力。一个经济政治小颠簸就彻底歇菜,其实就是无产阶级而不自知。
但在文化属性和消费文化上,中产阶级模仿有产阶级,好装逼,好给自己包裹上精致外套,像孔乙己穿长衫。
爱装逼是中产阶级的死穴。
不食人间烟火,好像从小没穿过化纤袋子校服、没做过黄冈试卷一样。从小好像搁纽约、伦敦、京都长大的一样,逼格老高了。一个个跟豌豆公主一样,不活在有滤镜的照片里,浑身就刺挠。
没钱了,也得装成乾隆微服私访的感觉,故作惊异:哇塞!原来老百姓的生活好有温度哇!好温馨哇!然后消费19.9元。
但了解她的人,就捅咕捅咕她说:我记得你二姨不就是在咱老家菜市场买菜的嘛?
本文来自短发情长投稿,不代表66行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x2.com/7/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