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山猫:26年前,我还在浙江医科大学读书,大学课堂上,老师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二十多年前,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浙一医院(现在的浙一医院)五官科收治了一个13岁的男孩。
男孩吃花生的时候把花生米吸到了气管里,准备第二天做气管镜下取气管异物的手术。
第二天早上6点,夜班护士在忙着给病人抽血,忽然听到病房里有人呼叫护士。护士跑过去,就看到了男孩脸色铁青,已经说不出话,透不过气来了。作为五官科的护士,她马上意识到:小男孩的气管里的花生米,跑到了他的声门这个地方,卡住了,而且完全堵住了气管,使得气体进出肺部的通道完全不通了。
这个时候,如果不马上处理,男孩会在几分钟内死亡。
护士大声叫起来,让值班医生赶紧过来。值班医生陈医生(名字忘记了。好像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已经成了科主任,记得他好像姓陈。)当时正在上厕所。
医生一提裤子,边跑边扣裤带,跑到了病人床边。此时小男孩已经陷入了昏迷。
护士正在给男孩做海姆立克急救法:站在男孩身后,抱男孩腹部,双臂环腰腹,一手握拳,拳心向内压于他剑突下;另一手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这是是抢救异物阻塞气管的救命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用于气管异物的抢救,一般都会有效。但在这个由于异物卡在声门处,卡得很紧,海姆立克急救法毫无作用。
男孩已经陷入昏迷。
这个时候,应该立即做紧急的气管切开手术了。
大脑缺氧5到6分钟,就会给人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这个时候,留给男孩能够活命的时间,已经不超过3分钟了。
这个时候,拿消毒药水,拿气管切开包,拿无菌手套,拿缝合针线等做规范的气管切开手术,时间已经不允许。
和家属在手术前谈话,让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也不可能有时间了。
怎么办?在几秒钟内,陈医生和家属做了简单的说明,就在病床上,拿出自己口袋里的水果刀,没有消毒,没有戴手套,没有手术签字,摸准了男孩气管的位置,一刀划下去,切开开了男孩的气管。
就那么切下去!气道通了,男孩得救了。
后面,医生护士拿到了气管切开包,从容地做了消毒止血和放气管套管等工作。
当天,科室主任上班后,表扬了陈医生的做法,他救了男孩的命啊。他这一刀,给男孩通了气道,争取了时间来进行后续的治疗。
医护人员在后期可以从容地消毒,抗炎治疗啊。
感染并不可怕,人活着才能有机会感染呢。
这是一个气管切开的经典案例,在我们大学读书那个年代,老师讲给我们听,听得我们荡气回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医学生。
每一个外科医生的心中,都有一种英雄主义的气概,那就是临危不惧,该出手时就出手,就人于危难之中。
那个年代,好多医生的包里,真的都带有小刀,当有人需要紧急气管切开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亮刀出手救人。
我也一样。从那时候开始,我对于气管紧急切开的每一个步骤细节,都曾经认真学习,都曾经认真研究,认真模拟练习,每一步都了然于心。
工作后第3个月,我有了余钱,我马上买了一把瑞士***,放在随身带的包包里。对,就是下面这把瑞士***。
这把瑞士***的小刀,小刀很锋利,可以当手术刀使用。我从来都没有用过里面小刀。
我把瑞士***一直带在身边,准备着有一天,我也会和我的前辈一样,拿这把刀,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切开人的气管,能够救人一命。
这把刀,伴随了我2 5年,刀锋有些钝了。可惜,现在地铁和高铁上都不能带上去了。
时至今日,我还是愿意随时准备出刀。然而,你知道,我也知道的原因,这把刀敢不敢出手,考验的不仅仅是医生的勇气和医学水平,考验的也是社会的风气和环境,考验的也是普通人的道德和底线,考验的也是医患互相信任的程度,考验的还有法律的底线和公平。
本文来自慢性中二投稿,不代表66行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x2.com/7/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