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刘勃 :王伦与梁山的幸福时光
《水浒传》里的梁山,是一个存在于虚拟空间的地方。
梁山的山势险峻,山里却开阔得可以驻扎十万人马。山下的梁山泊,据说周长有八百里,这当然是个比喻性的说法,和《西游记》里八百里通天河,八百里火焰山属于同一性质。历史上的梁山泊最大的时候也没这么大: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也不过周长360多公里而已,但不管怎么说,梁山泊是非常浩瀚的水面,毫无疑问。
学者考镜《水浒》故事的源流,有人注意到梁山曾被描述为太行山的一部分,又有人认为《水浒》故事是以洞庭湖钟相、杨么起义为原型写的。综合起来,把梁山想象为一个太行山的山势结合着洞庭湖的水面的地方,就大致符合小说的描写了。
设想一下,王伦时代,三个没什么本事的头领,带领着几百小喽啰,梁山上的日子其实还蛮好过的。
智多星吴用忽悠阮氏三雄加入劫生辰纲的团队,那番对话,也证明了这一点。
据阮小五说,王伦一伙霸占了梁山泊深水区,其实也就是垄断了十四五斤的金色大鲤鱼的捕捞权。而郓城县的大户人家,要办体面的宴席,购买这种大鲤鱼,是不惜花大价钱的。所以只此一项,经济收入就很可观。因此梁山的强盗就可以“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紬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
而那个时代,也不见官军去讨伐梁山。想想也很合理,梁山山势易守难攻,八百里水泊又都是芦苇荡,“若不得大队官军,舟船人马谁敢去那里捕捉贼人!”
而众所所知,大宋的官军,要组织起来是很难的。大量军人实际上成了大小官吏的仆役,他们的能力,也是按照仆役的标准培训的,所谓“既到军门,惟以番直随从,服事手艺为业”。即使不如此,大量官军也完全缺乏军事训练,而且日常可能分散在各处维持治安。后来事实证明,晁盖劫了生辰纲,济州府官员在自己官位难保极度焦虑的情况下,要凑齐五百人,也很费事。
既然王伦他们也只是欺压一下周围渔民,打劫一下过往客商,并不攻打州城府县,济州府的官员显然认为,那就睁一眼闭一眼算了:地方兵力根本不管用,若是上报朝廷请求大军征剿,则会被认为小题大做。总而言之,认真对待梁山问题,对自己的仕途毫无好处,相反揣着明白装糊涂,等调任到其它地方,也就不干自己的事了。
所以王伦他们在梁山上,物质生活水平不低,又不用担心朝廷剿匪,简直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也因此,王伦不愿意接纳林冲在前,拒绝晁盖一伙在后,也很好理解。这些人一来能耐比他大得多,二来林冲得罪了高太尉,晁盖得罪的是蔡太师,这样的人在山上,注定早晚会引起朝廷的关注,于是梁山就成了重点打击对象,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但问题是,梁山的地理条件既然被小说家设计得如此优越,那简直是天然的造反圣地,怎么能容得下王伦辈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呢?
于是,王伦升级为晁盖,晁盖升级为宋江。八百里水泊大浪淘沙,有野心有魄力有能力的大强盗,最终会在竞争中胜出。而朝廷征缴梁山的兵力,也不得不由呼延灼的一万人,关胜的一万五千人,升格为童贯统帅的大军十万人,高俅指挥十节度使联军总计十三万人。——耗费钱粮不知凡几,而付出这么大代价,梁山仍然没有打下来,最后还是不得不采取招安策略。
其实,王伦时代的梁山直接危害虽然不大,但注定将引起连锁反应,是很明显的事。第一,那时还是渔民的阮家兄弟抱怨过,因为梁山不许他们打鱼,他们的生活水平大为下降,等下降到活不下去了,自然就会上梁山了;第二,这些没什么本事的人靠上梁山过上了好日子,显然也就是告诉大家,当强盗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也因此阮小七才会说:“若是有识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能彀见用得一日,便死了开眉展眼!”
如果能够早点下狠心,王伦时代就花点代价把梁山平定了,也许就没有后来的事了。只可惜即使在《水浒传》这样的虚构故事里,也是没有如果的。
本文来自琴冷弦涩投稿,不代表66行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x2.com/7/7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