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名校毕业,我爸是上市公司高管,我俩创业两年赔了88万

长话短说,今天讲金融行业的踩坑经历。【失败大赛】9号选手小林是个高材生,跟高管亲爹搞私募股权基金,赔了88万。我们尽力把细节讲清楚,本期篇幅较长,但干货满满,不看立损160万。在开始分享经历之前,我得先交代一下背景,我的家庭条件不错,父亲是国内一家中小型民企上市...

长话短说,今天讲金融行业的踩坑经历。

【失败大赛】9号选手小林是个高材生,跟高管亲爹搞私募股权基金,赔了88万。

我们尽力把细节讲清楚,本期篇幅较长,但干货满满,不看立损160万。

1

在开始分享经历之前,我得先交代一下背景,我的家庭条件不错,父亲是国内一家中小型民企上市公司的核心高管之一。

我本科就读于国内某985大学,在欧洲读完金融硕士之后,还在当地一家银行工作了一年。

26岁那年我决定回国,在国内一家银行的总行上班,分别做过授信审批和客群管理。当时我的年薪是税前34万左右(含各类奖金),工作比较稳定,压力也不大。

我爸以前加入他任职的公司时,老板给了他一些股权。他工作了几年后,公司要上市了,从筹备到上市的整个流程,我爸都参与了。

虽然我爸手里的股权比例很小,但公司上市后股权变股票,他的资产一下子冲到了几千万,他亲身体验到了一家公司上市后所带来的股权增值。

image

这巨大的财富效应就像是给他打了针鸡血一样。

2016~2017年时,私募股权基金在国内很火,很多上市公司都在搞私募基金去配合资本市场的运作。

我爸就跟我商量说:“你学的专业也对口,我在公司上市过程中也认识了不少人,学到了很多。我们俩一起联手,再找合伙人一起创立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怎么样?”

说实话,我虽然在银行总部工作,也接触了很多金融业务,但当时我对私募基金的认知还不够深,更缺乏具体实操经验。

而我父亲虽然参与过公司的上市,但他的知识也没办法100%套用在私募基金上,毕竟金融行业的范围很广很深,而且每个细分领域都很不一样。

后来我决定辞职搞私募,是因为我大学时就想创业了,虽然银行的工作我挺满意,但心里一直都有创业的冲动,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所以,我心动但没有冲动,我在辞职前先做了一些方案和策划,还搞了一些研究。

当时我们初步的设想是,先做一个规模比较小的私募股权基金,募到钱之后,我爸再去找圈子里的人脉资源,去找一些有上市潜力并打算上市的公司,然后把钱投资于这些公司的股权。

只要我们投的公司上市成功,我们手里的股权就换成了高价值的股票,到时候不管是在二级市场上套现还是持股分红,回报都很可观。

但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有几个天生的弱点。

一、一家公司要上市没那么简单,它投资套现所需要的周期比较长。

A股IPO不可能做得很快,国内IPO的“暂停”“堰塞湖”等现象都对企业上市有很大的外部影响,高峰期排队的企业将近千家,再优秀的企业也得等着。

二、股权投资风险比较大。

每个企业家都认为他的企业很优秀,但事实上能够成功上市的企业比例极小。通过股权投资,实现投资价值翻个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公司也有,但成功案例的背后,隐藏着千万个失败的案例。

三,金融行业的“马太效应”比较明显,头部机构、腰部机构和脚部机构的生存环境有着天壤之别。换句话说,金融业是一个对新玩家很不友好的行业。

上述三个方面我们在筹备期就考虑过。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以为可以凭借我们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的积累”来做到“慧眼识珠”。

而第三个问题,我们的设想就是“先背靠大树,苦熬几年,总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具体方案我们下文详述。

但第一个问题是最难解决的,股权投资套现周期可能短则三五年,长则六七年,基金公司没有收入该怎么存活?

我们设想了三个收入来源。

首先,募集资金后,我们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要收取基金管理费,一般根据行业的标准,以募集资金规模为基数,每年收2%的管理费。

其次,我们打算以股权投资为主业,证券投资为副业,通过证券投资业务获取一些短线收益。

最后,我们可以做财务顾问(FA) ,金融圈里有大量的人和机构都在做财务顾问的业务。

这种业务说白了就是“拉皮条”,去帮各种项目公司找资金,或是帮着各种资金方去找项目,或者某个公司想要并购,那咱就去帮忙找标的,做撮合,做方案策划。

有了初步策划,我爸又靠他的人脉资源找来了两个小股东,两人都是身家过亿的民营企业老总,也认识不少有钱的朋友。

image

△我们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时的开业仪式

于是,一个上市企业高管,一个银行从业人员,两个民企老板,我们四个人就组成了创始合伙人团队,我和我爸占多数股份,两个民企老板占小比例股份。

四个合伙人中仅有我是辞职来全力创业的,其余三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要忙,基本没功夫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

4

因为经验还不够丰富,所以我们最开始就想着小本运营。

我们的股东之一在市郊有栋写字楼,我们在他那里以优惠的价格租了间办公室,然后请了六名员工,学历最高就是本科,优秀背景的咱也请不起。

然后我们就开始筹备、拜访客户,很快忙得不亦乐乎。

但公司刚设立我们就吃了当头一棒,这一棒来自我爸工作的上市公司。

我爸跟这家上市公司的老板关系不错,他在设立基金公司前就跟老板谈过,但由于我爸没给老板把事情讲透,所以老板误解了我爸的意思。

老板以为我爸要效仿其他上市公司,在公司体系外设立一个名义上由我爸私人所有,但实际上受命于老板“遥控指挥”的私募股权基金,为公司的产业链布局和资本运作服务。

但我爸的真实想法却是成立一家他和我实际控制的私募基金公司,与上市公司可以合作,但私募基金的运作不接受老板的指挥,也不完全服务于公司的发展大局。

说白了,就是我爸想私下搞一摊生意。

所以老板一开始的态度挺积极,在私募基金筹备期就口头承诺了很多的资源支持。可随着老板跟我们不断沟通,他终于搞明白了我爸的想法。

老板搞懂了:我爸一边在公司当高管,一边私底下跟他儿子去外面搞了个私人的生意。这时,老板就不乐意了。

幸好我爸与老板私交甚好,老板没有阻挠我爸搞私募,但再也不愿提供任何形式的支持了。

话说前文我们提到的“背靠大树”的设想,就是打算“蹭”一下上市公司这边的资源,便于我们募资(用上市公司的名头背书)和找项目(参与上市公司的的并购与定增)。

现在这条路就完全断了。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瞬间失去了设想中的“靠山”,但我们也没有放弃,一边另寻资源方,一边申请“牌照”。

金融机构的一大特点就是“严监管”,因此除了常见的工商营业执照、税务许可证等证书,还需要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备案。

当时没有明确规定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金要投多少钱,虽然某些巨头动不动注册资本金十几亿、二三十亿,但也有些小基金用100万的资本金就备案成功了。

image

△中基协官网公示的我们私募基金的备案注册信息

本来我们的注册资本金想投1000万,但几个合伙人商量之后,觉得第一阶段没啥经验,规模不要太大,所以把资本金缩小到了350万。

我们当时天真地想:我们不拼规模,拼专业水平,要搞“小而美”。但是后来才发现,注册资本金太小,虽然不妨碍完成基金业协会注册备案,但对基金的市场号召力极为不利。

而且350万注册资本金太少了,用于维持日常的运营都捉襟见肘:公司每个月的运营成本要4万~7万元,而基金公司初期没有任何业务收入,日子过得非常紧巴。

完成了注册备案,接触市场后,我们才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第一是行业红海,牌照泛滥:市面上的私募基金太多了,国内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当时就已有好几千家,我们的私募牌照价值完全没有预想中那么“值钱”。

第二是募资困难:我们本想依托牌照,去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圈子里争取一些资金和项目,后来发现能做私募的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基金了,我们六个人的小团队都能成立基金,更别说上市公司了。

image

△参加风险投资高峰论坛,这种活动我参加了很多次,主要不是去学习,而是去结识人,拓展新客户

有的上市公司没有私募基金,它可能是老板不愿意做,或者是行业限制他不能做。这时候你跟他去谈,也谈不出什么东西来。

仅剩的机会是有些公司有意愿做私募基金,但出于时间考虑或其他原因没弄成,比如他有个项目快要并购了,这时候再去申请私募基金的牌照来不及,因为起码要半年。

这时他可能会跟外部的私募机构合作,但根本轮不到我们来做。

因为我们的规模小,没有靠山,而且缺乏历史业绩,没有拿得出手的项目回报率。这几千万、上亿的项目,别人很难信任我们。

在金融圈里,信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即使我非常积极地到处找项目和资金,但始终无法获得资金方的信任。人家觉得,你这个小草台班子没啥搞头。

image

△我去参加政府组织的私募基金政策培训会,主讲人是本市的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协会的一把手

第三,不光是找资金困难,我们找项目同样困难。

当时项目虽然很多,但比较牛的公司都有很高的门槛。你不光要有钱,还得有很关键的人脉,得愿意接受很苛刻的投资条款。

否则你根本别想把钱投进来。

那些比较差的公司我都不敢碰,因为忽悠人的项目和老板太多了,当时很多人做一个精美的PPT就敢吹得天花乱坠。

等你后来尽职调查时,就会发现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儿。在圈子里打听一下也能知道,这人是不是忽悠,这项目的风险有多大。

好项目我进不去,差项目我不敢搞,腰部的中间层次项目,我们敢搞也有关系,但人家提出的资金体量又太大,我们满足不了。

举个例子,我们当时接触过一个做工业自动化的企业,他说:“你们基金来投我欢迎,但是我不想面对大量的零散股权投资,谁也不愿意一个股东会上出现几百个股东,对不对?”

“所以,你们的起投门槛必须是2.5个亿。”

image

△我们去实地考察了这家企业,结果起投门槛2.5亿

这个数字真是把我们吓住了。

我们前后发行了两期产品,第一个是因为中基协的规定,私募公司拿到牌照后必须在6个月之内发行第一期产品,否则中基协要注销你的牌照。

我们在没有谈到合适的项目和资金的情况下,请券商的朋友帮忙保壳,我们股东自掏腰包,硬是做了一期300万规模的私募产品。

这钱我不敢乱投,便在托管账户上放了个把月。满足了中基协的要求后,就解散了这个产品,把300万又还给了股东。由于中间还要给证券公司手续费,我们损失了5万块。

第二期产品是在我们公司成立了一年的时候。

当时我跟一个民营企业的总经理关系不错,他跟我说,他们的企业也想尝试私募股权基金的业务,但苦于没有牌照。

我有牌照,但我缺少资金和项目的资源。

这家民营企业虽然没有牌照,但它的资源比我强,而且也找到了项目,所以我当时就跟他合作了。

说白了,我就是金融业俗称的“出借通道”,把自己的私募牌照给这个民企使用,来换取资源。实际上这是违反监管机构规定的,但迫于企业生存压力,我也没办法了。

通过他们的关系,我找到一个位于南方某地的项目。这个项目是做钨产品深加工的公司,它在细分领域做得还不错,规模和产量都在不断上涨。

这家公司想去***上市,我当时就说,我们的私募要投他的股权,到时候他如果在***上市成功了,我们的收益将会非常大。

我迅速完成了基金的前期筹备工作,但筹资这一块仍然十分困难,因为钨加工的老板要求起投门槛一个亿。后来我们反复求他,最后老板说最低投资门槛3600万,70天内募完。

image

△我们跟老板把1亿的起投门槛谈到了3600万

我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去找人募资,结果发现很难,为什么呢?

一、那时是2018年,股市极其低迷,资本市场的形势很差,整个市场是缺钱的状态。大量资金方自己都发愁,也不太愿意把资金投给我们这种小机构的项目。

二、这家企业本身在圈子内有一定的名气,老板的人脉也很广,我们私募基金对这家企业缺少一个投资垄断性。

这意味着,如果资金方听说有这样一个项目,他可以绕过我们私募基金,通过自己圈子的关系直接接触到钨加工的老板。

最后,我们总共才募集到账350万,还不到募集资金目标额的十分之一,钨加工的老板说啥也不让我投了,投这点钱有啥意思呢,对吧?

我们只得把这个基金产品又解散掉了,募到的300多万又还给了投资人,自己再一次承担了手续费的亏损。

image

△我们正在和投资人签约。这是愿意信任我们公司的极少数客户之一,最后我们还是把钱退了

这么一折腾,公司也创立将近两年了,我把公司账目仔细了梳理一遍,发现近两年公司没有一分钱的主营业务收入。我们的收入都来自于之前操作的理财,一年撑死也就十几万。

原本曾经设想过搞一些证券投资业务,也由于基金业协会出台了新规,禁止股权投资基金从事证券投资类业务,想法泡汤了。

另一项收入是政府补贴,当时政府为了扶持创业,有各种各样的补贴,我发动员工把所有能申请的合法合规的补贴全申请了。

当时公司没收入,这些钱对我们来说很宝贵。现在想想自己都觉得很可笑,为了几万块钱补贴,我们都耗尽心力去申请。

我们还曾指望过做***业务,也没法落地。简单来说就是***业务收益率极高,但成功率极低,我耗费了极大的精力也没走通。

归根结底还是市场对于小机构缺乏信任的问题。

11

后来,我拉着我爸和股东开了个会,我说这公司折腾了很久都无法破局,员工士气都很低落。而且,加上各种收入我们最后还亏损了88万,我不想这样折腾下去了。

对于我来说,做这个公司很不划算,我去银行上班一年还能拿三十多万呢。我也不用冒很大的风险,到处去谈一些自己都觉得不靠谱的项目。

我每天到处跑,累得像狗一样,但却没什么经济回报。我30来岁的年纪还处于事业上升期,我不能把这样宝贵的时间浪费到一个看不到希望的公司上。

结果我爸和股东都不同意,大家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我开公司的想法是搏一搏,赚大钱,如果看不到希望,我要及时止损。

我爸快60了,他觉得哪怕公司现在不盈利,只要亏损不多就可以接着做,等他退休了,他就可以来公司发挥余热了。

有一位股东是做服装制造生意的,他的衣服主要出口到非洲、东南亚等国家,他深知自己的行业在走下坡路,所以想要转型。

他的想法是,等他儿子从美国学成归来,他要把他儿子塞到这个基金公司里,从而完成他家族产业的转型,从服装制造业转成金融业。

另一位股东要***去欧洲了,他给公司投了几十万,他觉得公司关了他就彻底亏了。我不关公司,他也不管这摊事,说不定哪天我把公司做好了,他还能分点零花钱。

说实话,这公司只要我不干了,他们三个就没法干。因为团队一直是我在带,我爸还在做高管,平时也不来公司。两个股东偶尔来开会听听公司的经营情况,平时都在忙自己的企业。

为了说服他们,我换了一个话术,说我们公司要进入一个休眠期,我退出公司,你们可以外聘一个经理人来做运作,看看能不能起死回生。

员工遣散,办公室退租,但我们的基金牌照会保留,因为现在把牌照卖出去也值个三十万。我这么说,他们就同意了。

我又回到了银行工作,年薪还是35万左右。三年过去了,他们到现在都没有物色到任何人选,请的人过来一了解,就会发现公司确实没啥搞头。

我的总结有三点:

一、我们当时无论是员工队伍还是股东队伍都太薄弱了,而且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很多决策方向上面很难统一。所以创业的团队很重要,比找资金找项目还重要,因为事在人为。

二、对于那些在大型机构里面觉得自己很牛B,想出来创业的人,我要说一句,在大机构里你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所在的平台,别人愿意跟你谈,是因为他看中你的平台。

等到像我这样脱离了平台去创业时,你会发现别人跟你谈话的态度都不一样,平台很重要。

三、对大形势的判断。我在做私募股权基金时,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一是监管规则的变化,二是私募基金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三是整体经济形势那年不太好。

时代背景很重要,2018年由于资本市场极度低迷,各家金融机构都很困难。有一个跟我关系不错的私募基金,员工有60多人,当时业务也维持不下去。

他们曾经投资过一个医药企业,于是机构的老板落泪拍板说:“私募基金业务做不下去了,我们机构整体转型!以前投资的医药企业近期要推出中药牙膏产品,我们机构几十号人全部转做中药牙膏经销商!直接从以前投资标的企业拿货销售!每个员工都要发朋友圈推销牙膏!”

结果他们真的转型做牙膏经销商了,至今,他们的员工还在朋友圈里刷屏推销牙膏。几十号人都是金融科班出身,沦落到这个地步。如果他们不卖牙膏的话,最后只能倒闭。

2018~2019年时候,我身边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卖牙膏的事情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所以我发觉金融行业真的很难创业,才下定决心不搞了。

四、在金融或是专业度要求很高的领域创业,一定要虚心倾听行业内资深人士的意见,千万别自以为是!我在创业筹备期的时候,请教过两个金融业前辈的意见,两人都坚决反对我创业。

一个前辈说:“在金融业想要创业,你必须先成为大咖,否则不可能成功。”另一个前辈说:“你们这种小机构,如果没有强大的靠山,光凭自己打拼,绝对没有希望。”

我当时年少气盛,头脑发热,根本听不进去。

image

来源:青年横财发展会 微信号:xrich666

本文来自花の物语投稿,不代表66行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x2.com/7/7101.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8-20
下一篇 08-20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