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夕:作为一个在互联网大厂做过产品、在金融行业做过投行的人,我理解金融&互联网行业之所以赚钱,本质上是少数人把控了重要隘口或者说流量通道。
例如做投行,一个并购案可能涉及几十亿的资金,但操作这个案子的核心团队基本就三、五个人;或者做私募,可能10人左右的团队,掌控了几十、甚至上百亿资金……收益都是按资金体量提点:
比如50亿并购案、提2个点就是1亿,核心团队每个人分到几百甚至几千万,是很自然的事;私募也类似,50亿资金一年20%收益就是10亿,假设收益分成20%就是2个亿,同样也是10个人左右分。
互联网则是通过产品来聚集人气,人流可以转化成交易流,最终依然是资金流。当然互联网公司需要的员工人数远高于金融头部那些赚钱的行业,但其交易额或者经手资金量也远高于金融行业,所以头部大厂员工的收入不输金融头部。
此外,无论互联网创业公司还是大厂,真正赚大钱的其实是股票。
综上,无论金融头部还是互联网大厂,之所以薪酬水准高,源于“少数人把控重要隘口+隘口有大资金流过”,那么漏在每个人手里的钱,就远高于社会平均。另一方面,由于隘口极其重要和有价值,所以这两个行业也是“资金密集+人才密集型”行业;即使一时间不盈利、只要最终结果是好的,前期大量投入也是可以容忍的。
但不同之处在于,金融是传统行业,获得重要流量隘口、更多依靠牌照管制,而且特别吃人脉关系和资源,适合权贵;互联网是创新行业,获得重要流量隘口、更多需要创新和竞争(当然后期也可能走向垄断),适合PSD(poor、***art、desire)等背景一般的普通人。
我之所以离开金融、重回互联网,就是逐渐意识到:金融行业并不适合普通人,或者说更适合善于身强力壮、善搞关系、又有较强专业素养的普通人。
为啥顶尖金融机构喜欢清北交复?其实那些活儿普通二本也能干,但清北交复天然拥有基于校友关系的高端圈层,这是普通二本无法企及的。换句话说,普通二本在做事上并不一定比清北交复差、甚至有可能更好,但你的圈子及资源没法跟清北交复比 —— 这是你真正输的地方。
为啥顶尖金融机构喜欢大领导子女?因为你辛辛苦苦的社交、攒资源、搞关系、拼专业拼体力拼酒……好不容易获得了一家服务央企的机会;然后跟你比稿那个人ta爹,就是这家央企的党委书记,你怎么赢?
所以,也许少数985和211学校开设金融专业就够了,大部分普通学校鉴于校友圈“不够高端”、是没有必要开设这个课程的。而且即使你读其他专业,想去转行做金融也没那么难,本质上绝大部分(注意不是所有)金融岗位,是没啥“专业”可言的,只要你不太笨很快就能上手。
这也是华尔街特别喜欢体育生的原因,身体好相比专业能力强是更大的竞争优势,或者说身体好本身就是核心竞争优势。
网上之所以各种吐槽互联网行业996,只是因为没有经历过投行的工作强度。
早上乘最早一班飞机或高铁走,晚上乘最晚一班飞机或高铁当天回。前一天晚上电话会议开到凌晨2点,睡3-4个小时起来赶飞机/高铁,路上顺便改PPT并完善材料,落地后继续开会改材料对口径,路演,晚上还要喝酒拉关系……所有流程走完,最后飞机/高铁落地并到家,已经凌晨。
你身体不行,根本抗不下这种工作强度。
作为经历过投行和互联网工作强度的,我得说跟投行这种工作强度比,互联网996算个屁!
本文来自一哄二闹三撒娇投稿,不代表66行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x2.com/7/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