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金经理在酒桌上的真心话

老六有个狐朋***,在某中不溜公募管产品。此君最大的特点是狡猾,例如他到现在还没有买房,问他就说是钱不够,但其实他是有钱不慌上车,而且长期满仓权益,不过不买自己的基金。其实这样的人在公募圈不是孤例,光我认识的就有五六个,而且都是年薪大几百万的体系精英,他们有...

老六有个狐朋***,在某中不溜公募管产品。

此君最大的特点是狡猾,例如他到现在还没有买房,问他就说是钱不够,但其实他是有钱不慌上车,而且长期满仓权益,不过不买自己的基金。其实这样的人在公募圈不是孤例,光我认识的就有五六个,而且都是年薪大几百万的体系精英,他们有的是看空房价,有的是不想把仓位浪费在房子上。

再如,此君长期左右横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在职场的时候,是一个标准的受过西方精英教育的藤校高材生,是新自由主义的信徒,对金融行业如何保持政治正确那一套非常了解;但是当我们几个老乡校友吃大排档的时候,他又变身大学时的左派民族主义小将,抨击国内贫富差距和阶级固化,揭露美帝意识形态操纵术,为中华民族如何伟大复兴操碎了心。

他既是体系中既得利益的精英,又不希望中国走向日本那种精英自肥的返祖模式。他有钱却过的像个***丝,非常像我们经常讨论的齐泽克——一边在社交媒体上走秀,一边拼命写学术著作自救。

总而言之,此君良心未泯。最近我们吃小龙虾的时候,聊了聊普通投资者应该怎么买基金才不会被基金公司坑到。记录如下:

01

不要神话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

大部分基金经理都是边学边买。大家幻想的情形是:基金经理进入一个赛道,是深思熟虑后的认知变现,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这个市场太卷了,每一分钟都有3000个采用类似的投资方法、掌握着类似信息的基金经理在博弈,等一个基金经理研究透以后,这个好赛道早就涨到天上去了。

所以,上涨是在验证中的上涨,下跌是在验证中的下跌,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前瞻研究是智商,边学边买是情商。有能秒杀同行的前瞻研究吗,有,但是极少。所以,大部分人都是用情商在做事,情商低的基金经理容易吃尾气。

以过去两年的新能源汽车为例,为什么有那么多基金经理在山上站岗?有的人是真的研究透了,觉得这个赛道没毛病,觉得自己占有了真理,然后上车,但可惜这个赛道已经涨到天上去了,这是情商不行,觉得人家都在炒概念,只有我是价值投资,现在我来了(然后没了);而有的人纯属见机行事,随大流,报团取暖,这是智商不行。

基金经理群体也讲究二八分化,随大流的是多数。那么,那些少数引领过行业的基金经理可以持续引领吗?绝对不可能,人的能力圈和运气都是有限的,长期来看,基金经理的业绩均值回顾是铁律,曾经的引领者最后也会变成跟随者,大家可以看一下那些从业十几年的基金经理,年化收益率一直是被摊薄的。记住,这是铁律。

以眼下的AI为例,你现在敢用仓位押注AI吗?这就是基金经理面对的困境,大家都觉得贵,下不了手,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可以买的公司,感觉都是在炒作。未来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真炒作,那么这波上车的基金经理,确实就是在没看懂的情况下炒概念(历史上很常见);另一种是AI被证实了,但是当市场共识形成的时候,股价绝对已经涨上天了。当大部分人都看懂了,学会了,但是行情也结束了。别人收获了金钱,你收获了知识。

电子竞技里,有个词叫受迫性失误。意思就是,一个高手虐一个菜鸟时,他可以打出极其华丽的操作,但是面对一个同等级的高手时,他可能会频频失误,甚至出现小丑操作。

在基金经理的世界里,道理也是一样,他们生存在“受迫性失误”的环境中,没有谁可以真正碾压谁,谁都可能在下一秒成为小丑。

02

不要脑补基金经理对投资的热爱程度

对于一个科学家,大家幻想的场景是,他天天都在探索真理,实际的情况是,只有极少数人是这样的,大部分人搞科研,无非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对于一个基金经理。大家幻想的场景是,他天天都在研究股票,实际的情况是,只有少数人是这样的,对于大部分基金经理来说,投资无非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既然是工作,讲究的就是怎么完成公司考核、怎么少干活多拿钱。

前面说过,基金经理生存在“受迫性失误”的环境中,最终他们会明白,在这个行业中的生存之道不是追求高光操作,而是减少小丑操作。

这就导致了近几年大家开始减少择时,降低换手率,少做少错,在公司股票池中躺好,领导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或者抄抄大佬们的作业就行。

1.png

这么说虽然有点苛刻,但是也符合人之常情。试想,谁不是干一行恨一行,在任何一个行业干久了,都难免心生倦怠,尤其是在投资这种压力极大的行业中,最终每个人都会看到自己的局限之处,被市场驯服,只求少干活多拿钱。

也许一个新基金经理有极大的奋斗热情,或者某个焕发了第二春的中老年基金经理,但是据我多年来的观察,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一段***燃烧的奋斗岁月,但是它持续不了多少时间,大部分人活了一辈子,真正保持高烈度奋斗的年份可能不会超过10年。

最终,我们都会变成我们所讨厌的样子,这工作一天天的,令人厌烦。

03

不要高估自己的投资能力

讲完了基金经理,再讲讲投资者自己。

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明白自己的投资目标是什么。

是赚钱吗?当然没错,但是是通过战胜市场赚钱,还是通过跟踪市场赚钱呢?

这是灵魂拷问,大部分人理解的赚钱,是通过战胜市场赚钱。尽管他们没有这么说,但是他们其实一直在这么做,比如寻找黑马基金经理、比如寻求精准躲避市场下跌等。

这就是悲剧所在,一群最没有投资能力的人,选择了一种最难的赚钱方式。

一个普通投资者,他对于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于AI的未来趋势、对于中美博弈,根本没有分析能力,当他在试图分析的时候,只不过在消化专业投资者吐出来的残渣而已,但是连专业投资者自身都是在市场变化中验证他们的观点,一个普通投资者怎么可能通过看自媒体变成未卜先知的***呢?

不可能。

冯柳的“弱者体系”是唯一适合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方法。冯柳假定自己在信息获取、理解深度、时间精力、情绪控制、人脉资源等方面都处于这个市场的最差水平。

我们根本就不用假设,我们根本就是,任何投资观点到我们这个层级的时候,都已经完完全全包括在市场报价中了,据此做的任何操作,在当下都不可能有超额收益。

我前面写到过,基金经理生存在“受迫性失误”的环境中,因为他们把把高端局。那么,普通投资者就相当于一个白银水平的LOLer闯入了王者局,都不能称之为“受迫性失误”了,几乎笨拙如野怪。

那我们能做什么呢?关于这一点,约翰·博格早就已经说透了,就是2点:

第一、投资指数基金。普通投资者要彻彻底底的舍弃掉通过战胜市场赚钱的思路,而是通过跟踪市场赚钱,尽可能获得市场平均回报,它的逻辑就是,如果你不试图去战胜市场,市场就没有机会战胜你。

第二、选费率最低的指数基金。长期来看,唯一妨碍你跟踪市场的因素,就是费率。

04

大部分人没有长期投资的实力

长期投资,可能是投资中唯一的真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都没有长期投资的能力。

基金公司天天宣传长期投资的理念,但是长期投资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更是一个实力问题。

随便街上拉个普通人,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有3年投资能力的人。一个普通人,终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钱不够花,他们怎么可能有足够的仓位来做长期投资呢?他要买房、养娃、赡养老人、医疗、衣食住行。现代社会是一个总体性的消费社会,每个人赚钱的目的都是为了买名牌、买大房子、买豪车,而不是为了投资。他每攒下一笔钱,就有一个非常迫切、现实的支出在前方等他,比如买车,比如换个好学区,他的现金会不断清零。甚至还不止如此,像买房买车这样的行为,不仅是清零,还会带来巨额负债。

因此,更悲观的说,很多人终生都是没有自由现金流的,他们没有运用复利的条件。既然他们没有足够的仓位,那长期投资对普通人来说,就只是属于精英阶层的神话而已。

2.png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谨记2个原则:

第一,不要怀有通过投资变富的想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累好自己的第一桶金,投资才会真正对你起作用。

第二,接受慢慢变富,用你可以承受的最小自由现金流去做长期投资,大部分人做投资时,都会高估自己自由现金流的投资期限,低估快速赚钱的难度,一旦被套,又到了必须用钱的时候,就只能割肉,造成实质亏损。如果你的确攒了一笔大资金暂时不用,我建议你对它的期限预估不要超过1年,在1年以内,如果你走运遇到了一个熊了一两年的市场,你可以用高仓位赌一把。但是如果当下是一个赚钱效应极佳的市场,动不动有百亿基金成立,或者有一些基金过去一段时间已经涨了100%以上了,千万不要想着进来赚快钱。在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对于普通人来说,核心仓位最好是偏债类基金,甚至银行理财产品。因此,我在前面说的“投资指数基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成立的。

最后,个人养老金是个好东西,它用一种善意的策略,帮助普通人建立起了自己人生复利曲线。有很多人嫌额度低,一年就12000元。总理说中国有6亿人每月收入1000元,对他们来说,这个额度属于天文数字了。

来源:陆家嘴老六 微信号:gh_6b90fe0fc432

本文来自一望几重烟水投稿,不代表66行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x2.com/7/154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11-17
下一篇 11-17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