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聊聊天:无缘死,距离我们有多远?
最近不知道是不是吃司美格鲁肽的缘故,精气神不是特别足,情绪起起落落的。正好完整的读完了《无缘社会》,心态有点崩。
在宏观上我们和日本之间的异同之处实在是辩不完的话题,但微观到个体,我们与日本老龄化的这一代人,实在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个国家都是急速的从现代跨向后现代,传统的家庭观念撞上原子化的社会趋势,一代人中,无数的失意者在扭曲的苦闷里茫然。
NHK的团队以“现代人的孤独老死”为主题,在2010年播放了《无缘社会》的纪录片,同名的书是资深记者采访过程中的记录。
作为一个搞内容的,我对这个作品真是充满敬意。这样的选题本身非常切中时代的脉搏,同时创作团队的挖掘也非常深,故事的推进中能够感受到团队的诚意,为了搞清楚一个死者的生平,那种不遗余力的定位,令人敬佩。
搞这样的内容,真是经费在燃烧,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组织和激励,聚集起这样一批纯粹的人,真是了不起。NHK拍了很多社科类的纪录片,都非常值得看,《老后破产》、《女性贫困》什么的。
之所以对《无缘社会》感慨这么深,实在是这话题给我的代入感太深了,书中描绘的场景,我觉得也不是很遥远。
所谓“无缘”,就是没有关联、没有亲人,在日本,每年有三万两千人陷入所谓无缘死的情况,一点一点与社会失去联系,最后孤独的死去。
书里讲了很多案例,有在出租屋里身体腐烂的寡言者,有独居比例超过30%的老龄化社区、有因为失业离婚亲戚不愿认领骨灰的老实人,有约定相互照顾的非营利性组织……
我印象最深的是全书开篇的大森君,死在公寓里腐烂了才被人发现,然后被一段冰冷的文字概括为姓名不详的男子。在记者抽丝剥茧的梳理下,人生才徐徐的被呈现。
秋田出身的大森君,高中毕业就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少言寡语的一辈子,都在战战兢兢的工作。年轻时候做门窗隔扇的工作,一度也有不错的生意,也结婚生子。后来给人担保生意,欠了很多钱,房子也卖了抵债,也离婚了。
此后就背井离乡,来到东京打工,在供餐中心不迟到不缺勤的干了二十年。后来又找那种不稳定的零工,干活干的老板都害怕,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命,这时候他已经快七十岁的人了。
在死之前,一直都在给家里祖坟的寺庙寄香火钱,想着死了会和父母埋在一起。结果在出租房里死了一个多礼拜才被人发现,悄无声息的成为政府的一段公告。
大森君是被摄制组发现了,在日本社会中,一定还有无数这样的大森君。而我们距离成为这样的大森君又有多远呢?
我还是希望能够自主控制自己的死亡,相对体面一点。在亲缘冷漠的当下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关心的事,每个人都是孤岛。我家的情况复杂,我和家里人关系也很紧张,今晚就很别扭,想到未来,也不免心生恐惧。
家庭的原子化,是社会亲缘断裂的重要原因之一,书中也有学者评论了四点原因:
一、便于独立生活的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备(诸如便利店的普及等);二、收入不稳定的非正规雇佣更为广泛;三、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到了某个年龄必须结婚的社会规范正在弱化;四、女性经济实力上升,不结婚也能够生活的人增加了。
每一条都是值得长篇大论的社会学议题,但其中第二条,让我对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广泛失业,产生了更多的忧虑。日本有终身雇佣制的特殊国情,但我们如果陷入经济的长期下行,对社会底层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本文来自九江凉月投稿,不代表66行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gx2.com/7/1026.html